放大圖片
嚴重者「杞人憂天」事事怕 家長愛操控令病情惡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出名壓力大,令年紀輕輕的小學生亦出現情緒病。一項調查發現,近三成小學生受焦慮徵狀困擾,部分達杞人憂天的程度,例如擔心壞事會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怕事情不順利和害怕上學等等;此外,原來家長過分操控孩子,亦會加劇對方的焦慮,有關徵狀或會延續至中學,令學童「由細驚到大」。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多與子女溝通,學校則要協助學童建立歸屬感,減少孩子的不安感覺。
浸信會愛蘆懋|服務處在今年1月至3月期間,以問卷方式向12所學校共1,022個小三至小六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焦慮徵狀。調查以兒童焦慮相關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量度兒童焦慮徵狀,分數愈高,焦慮感愈大。
調查結果顯示,本年度小學生的SCARED平均值為22.49分,以西方標準25分來說,是次調查中有近27.8%學童的焦慮程度達到「需要關注」水平;同一機構在今年8月發佈的香港中學生研究所得結果相若,有焦慮的學生比率為29.3%,依此推論,香港中小學生受焦慮困擾的情況令人關注。
調查分析指,受訪小學生普遍有「分離焦慮徵狀」,有30%受訪學生在過去3個月經常感到「不喜歡離開家人」,另有20%及25%人曾經常夢見有不好的事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此外,部分學童有「廣泛性焦慮徵狀」,20%人經常擔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夠好及擔心事情會否順利。另有部分學童有學校恐懼徵狀,例如有9%及7%學童怕上學和在學校時會頭痛。
學業成績最令學童受壓
此外,逾12%受訪學童經常感到有壓力,其中學業相關壓力以學業成績(23%)最令受訪學童感到壓力,其次為家庭壓力來源,如被父母責罵或處罰(21%)。
17%指母「一定不會」安慰子女
調查又發現,家庭壓力與學童的焦慮程度有很高的相關度,有17%受訪學童反映,母親一定不會在他們難過時予安慰,亦有14%人指母親不明白他們的困難和憂慮;另有17%受訪學童指母親經常嘗試干涉子女,及有16%指其母對自己太過保護。
浸信會愛蘆懋|服務處兒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務協調主任李潔露指出,母親的溫暖親切程度可降低子女的焦慮程度及徵狀;相反,母親的控制愈多,就愈容易提高子女焦慮程度。
李潔露建議,家長應多花時間聆聽子女心底話,了解他們的思想模式,同時為子女安排自由和玩樂時間;學校應建立關愛校園,增加師生、學生之間的相處及為學生建立歸屬感。
現就讀中一的Icy,曾在小四時因學業壓力和同輩相處問題而出現焦慮徵狀,上學時會反覆頭痛、肚痛,令她逃避上學,一星期試過有三四天沒有上學。她曾因患濕疹而缺課一星期,復課後卻被老師懷疑她捏造不交功課的藉口,令Icy對老師失去信任。Icy媽媽指,Icy以前是個開心的孩子,但自高小面對升中壓力後,性情大變。她為了令女兒不用面對過分的壓力,已為女兒選擇功課較少的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