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中)、首席經濟主任歐錫熊(左)和政府統計處助理處長王惠宣(右)發佈上季經濟數據 。 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受累於環球經濟不佳導致出口下滑、旅遊零售業疲弱、內需增幅放緩等多個因素,本港第3季經濟增長錄得過去5個季度來最差表現。政府昨公佈,本港上季GDP增長放緩至2.3%,低於第2季的2.8%,但較市場預期的1.8%為佳。政府又調整全年GDP增長預測,由8月時的增長2至3%,修訂為增長2.4%。政府經濟顧問昨日指出,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不利香港投資氣氛,樓市也存在下行壓力,預料第4季本港經濟仍然疲弱,下行風險增加。
政府昨發表的《2015年第3季經濟報告》(簡稱《報告》)顯示,本港第3季經濟增長放緩,按年實質增長由第2季的2.8%減慢至2.3%,也是過去5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經季節性調整後,第3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升0.9%,較第2季0.4%升幅高。由於首3季經濟已錄得2.5%按年增長,即使第4季可能表現仍欠佳,預計全年仍可達2.4%溫和增長。
內部需求增幅放緩
外圍環境反覆不定,是導致本港經濟下滑的一大主因。《報告》指出,第3季環球經濟表現是自2009年以來最差。市場對環球經濟前景的憂慮以及美國加息的預期升溫,觸發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在此背景下,亞洲出口普遍下挫,香港整體貨物出口同樣受壓,第3季按年實質下跌3.2%。同時受累於訪港旅遊業持續下行,加上區內貿易及貨運往來不振,服務輸出再度下滑,按年下跌1.3%。
過去數季表現不錯的內部需求,在第3季雖然繼續擴張,但增幅亦有所放緩。《報告》披露,私人消費開支實質增長4.3%,較第2季的6%明顯降低。在外圍環境欠佳的背景下,投資開支也明顯轉弱,並錄得6.5%的按年跌幅。機器及設備購置顯著下跌,而樓宇及建造活動則續有增長。
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第3季本港的內需放緩和投資下跌,主要也是由於外圍環境轉差導致,由於環球金融市場波動,對企業的投資意願產生較大影響。政府今年第4季訪問的不少大企業,均對經濟前景持審慎態度,相信短期內投資會繼續疲弱。但她同時強調,本港的基建、私人動工均表現不錯,在外圍如此動盪的時期,消費能保持目前的水平已「相當不容易」,再加上預算案推出的舒困措施,相信仍可為經濟發展帶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