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遊客在民盟總部外的昂山畫像前留影。法新社
經過近一周的點票,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昨日宣佈,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簡稱民盟)在大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有權單獨籌組內閣並任命總統。緬甸位處東南亞戰略要地,民盟大勝對區內局勢有深刻影響。中國與緬甸關係持續發展之際,美國、印度和日本也加緊拉攏緬甸。分析質疑緬甸奉行的「不結盟政策」長遠有可能改變,向西方國家靠攏。
根據逾80%點票結果,民盟在國會664個議席中取得過半數的348席。執政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僅獲約5%議席。除了首都內比都、仰光和曼德勒等重要城市,民盟還在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佔優,反映該黨可主導地方省邦議會和省邦政府。目前剩餘投票仍在統計,最終結果未來數天公佈。總統吳登盛和軍方領導人敏昂萊此前表示會尊重大選結果,將與新政府合作。新一屆國會將於明年1月舉行首次會議,2月推舉總統並組建政府,吳登盛政府任期於3月底結束。
同時增進對中印關係
這次是緬甸歷來最民主的大選,在民主化進程邁出一大步。在國際層面,選舉結果亦可能改變緬甸外交方向。去年11月和今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以高規格接待昂山;美國總統奧巴馬亦曾兩次到訪昂山的家。
《華爾街日報》指,早在選前,中印已估計昂山有機會掌權。如今民盟勝選,憲法雖然禁止昂山擔任總統,她仍可在幕後指揮大局。她曾表示,繼續奉行緬甸的不結盟政策,即使她與英美領導人維持密切溝通,也不會忽略鄰國印度、中國和東盟。
昂山上周明言希望與華改善關係,反映中國是緬甸最大持份者。《華爾街日報》稱,中國企業希望建設在緬甸孟加拉灣皎漂的深水港口,能否投得合約,決定可能要由昂山領導的新政府作出。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范宏偉表示,緬政府2011年叫停中緬合作的密松大壩工程後,中國開始與昂山建立更微妙的關係,希望藉此改善中國在緬甸人心目中的形象。
過去數十年,中國加強與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印度也計劃借助緬甸「變天」之機,擴大影響力並保衛自身在印度洋的利益。前印度駐緬大使巴蒂亞稱,緬甸不一定要在中印之間二選一,而可以「吃兩家茶禮」,他認為印度對緬甸的交往將更進取。
日憂外資被拒 美制裁成障礙
為了抗衡中國,日本也擴大與緬甸的經濟合作,尤其是仰光南部的迪拉瓦經濟特區,當地大部分基礎設施由日本提供。然而日本商界擔心民盟是否仍歡迎外資,不清楚該黨對外企的態度。
美國也是不容忽視的變數。美國想在緬甸施加更多影響力,最大阻礙是華府的貿易制裁,很多與前軍政府有業務來往的緬甸企業在制裁黑名單上,限制了可供美企選擇的合作夥伴。白宮已表示現在決定撤銷制裁為時尚早,華府官員稱,由於緬大選後局勢還未塵埃落定,美方改變政策的時機還未成熟。
無論如何,大選將加劇中日印美四方力量在緬甸的博弈。在所有不明朗因素漸漸清晰後,外界將真正看到昂山會否偏離不結盟政策,向西方靠攏。 ■《華爾街日報》/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