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提到「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學校)的同工與一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學畢業生見面,參與焦點小組訪問,不少特教生都對未來前途及工作抱有不樂觀的態度,這期看看他們如何克服升學就業路上的困難。
問:你中學階段,什麼人曾於升學就業出路上支援你?
同學D︰我覺得學校老師的鼓勵很重要。我在中學階段時有一位中文老師,他知道我有說話的障礙,但他對我說︰「我不會管你是不是有障礙,你還是要跟着辦」,接着他就逼我到台上作分享,現在我跟別人溝通時也不會害羞。
同學E:我其實也得到老師和學校社工幫助。首先是老師,在學校裡有負責升學及就業的老師,他們會準備很多講座;社工則會給我建議,跟他商量不同的課程......自己努力也很重要,我在高中時不斷參加升學講座,索取課程的資訊,令自己有更加清晰的方向。
互諒互助最重要
無論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在年輕人成長的階段中,同行者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以上與會者的回應, 同行者可以是父母、同學、老師、社工、同事、上司,甚至也有其他提及補習老師,師友計劃的導師等。他們表示有不少負面經歷,身邊的人對其天生能力的不足,表示厭煩、嫌棄、不理解等,令年輕人在學習及工作上感覺氣餒、無助和孤單。我們是否應該檢視及加大力度在學校、在社會上推動融和、接納、支持及關懷身邊有不同學習需要的人呢?在學校、大專裡多教育和推動同儕間互諒互助的態度,是對特教生最大的幫助之一。
參與訪問的幾位年輕人表現出積極丶正面的人生觀,不但接納自己「與別不同」,還因應自己的興趣和抱負,搜集不同的升學就業資訊、嘗試參與不同的活動來擴闊視野,為自己規劃人生。這裡也不由得聯想到,他們一直以來的同行者不就是能啟發他們去了解自己、積極探索及計劃人生的人嗎?
■邱信儀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副研究顧問(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