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在開辦科學研究科時,吸引約40名中一生報名,但最終只挑選出8人修讀,而校方在篩選學生時利用了一套獨特且有趣的測試方法,讓學生發揮創意,同時判斷他們是否具有解難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特質。
負責老師陶婉雯指,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創造力、技能發展及解難能力,因此在挑選適合入讀科研科的學生時,採用了特別的方式,例如當中的技能測試,其中一條題目要求學生以5厘米直線作為直徑,利用不同方法剪出一個圓形,有學生會用不斷對摺的方式剪出圓形,同時亦有學生無法完成指令,剪出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
測試又要求學生在指引下試用實驗室儀器「移液管吸注器」(Pipette filler)。陶婉雯指,一般中一生其實不懂使用上述儀器,而老師則判斷學生能否在一般情況下,較嚴謹地依照指示完成科學步驟。
看重科學潛質及主動性
上述測試設有面試及筆試,以了解學生的創意和表達能力;例如有題目要求學生利用方法分開500克大米和300克黃豆,校方預備的答案是用篩去分隔,但有學生提出一些有趣且不成功的方法,例如用聲音震盪、浸水令黃豆浮起,甚至「蒸熟大米同黃豆,叫老鼠去食晒囍怴A因為『老鼠愛大米』!」一些答案天馬行空,令老師哭笑不得。
校長何力生認為,學生在測試時答題正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顯出科學的潛質及主動性。他續稱,該校去年於「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Intel ISEF)憑「天然膠布」獲獎的「星之女」簡泳怡,其初中時英文水平不算突出,但校方仍積極支持及鼓勵她參與要以英文撰寫報告的國際比賽,終令她的創意和天分得以發揮。
不過,何力生亦提到,現時香港的大學升學制度,始終要求學生於文憑試的中英數及通識科成績達「3322」或以上,對富有科學才能但傳統學業成績未必出色的學生不利,甚至促使部分人在高中因為要專注學業而放棄創新發明,對此甚感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