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書是寫專欄的聖經。 作者提供
黃仲鳴
在書店看到一部譯書,美國全國報紙專欄作家協會原會長蘇載特.馬丁內茲.斯坦德靈的《專欄寫作的藝術》,譯者熊錫源,廣州《南方日報》出版;蘇載特是這方面的大行家,由她現身說法,自是甚具價值;所以譯本的副題是〈專欄寫作大師的不傳之秘〉。
這書內容豐富,由寫作技巧談到專題專欄、作家的內在世界等,旁徵博引,不是吃這門飯的,讀之亦甚為過癮。在談到寫作訣竅時,蘇載特引用新加坡《今天日報》專欄作家吳耀的〈十條建議〉,概括為:一、帶着信念寫作;二、保持你的焦點;三、要理解反對的觀點;四、用事實做論據;五、使用類比;六、要有批判性;七、運用報道;八、當地化、個性化;九、要有激情;十、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猶記當年編副刊寫專欄,謹記的只有吳耀提出的第八條中的半條:個性化。換言之,編副刊要有特色和編者的理念;寫專欄,更須有作者的自我風格。至於其他的建議,還須看寫的是什麼稿件。
香港的報刊專欄,最輝煌的時期應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這一時期,報業發達,稍具才氣的作者,作品不愁沒有地方發表,有等更日塗七八個欄,忙到不亦樂乎!這些作者,每個欄目都各有特性,分得很清楚,甚至筆名都不同,分踞各報,收入殊可觀。當年的流行小說家司空明,在報館只是編輯一名,收入有限,於是搏命塗格,三毫子小說也寫了不知多少本;他曾言一對仔女,都是靠稿費養大的。另如劉以鬯,一手寫嚴肅,另手要流行,因要以此餬口也,和司空明一樣,專欄之外,還寫「三毫子」。
最經典的莫如高雄,他筆名之多,自己也忘記了,而聲名鵲起和賴以成名的文類,有以下幾個 :
一、 三蘇,多用於怪論。
二、 小生姓高:先用於艷情小說;後用於「借殼小說」。
三、 經紀拉:專用於在《新生晚報》所撰的〈經紀日記〉。
四、 許德:用於偵探小說 。
五、 史得:用於社會奇情文藝小說。
六、 旦仃:專用於《大公報》撰寫之〈天堂遊記〉。
七、 石狗公:專用於在《新晚報》撰寫之〈石狗公自記〉。
八、 高雄:是他的別名,也是用於寫稿的筆名,較知名的作品有《香港二十年目睹怪現狀》、《香港二十年目睹怪現狀(新篇)》等。
由上所列,可見高雄寫作文類之廣, 司空明、劉以鬯望塵莫及;此外,同一張報紙的副刊,高雄還以不同筆名,霸佔多欄,如四十年代的《新生晚報》。
談回蘇載特那書,她認為寫專欄有所謂「4S準則」:
一、簡短(short)不僅不要冗長,句子還要短。二、簡單(simple),即容易讀懂。三、站得住腳(sound),遵循新聞倫理的原則,要經得起嚴密細緻的審查。四、有感染力(sing),能引起受眾的共鳴。
這4S,實是寫專欄須遵守的法則,如果能達到,必是個好寫手。當然,文筆還是最重要的,沒有生花妙筆,又怎能引人入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