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庸 律師 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行委員
杜葉錫恩,於1960年代來港,雖為英國人,卻為香港社會的民主和廉潔發聲。在回歸前的英國殖民時期,葉女士向港英政府力爭公平、民主和權益,至今仍受人愛戴。杜葉錫恩出殯當日,三任特首扶靈相送,可證特區政府肯定並讚揚她的貢獻,不愧為真正的「民主鬥士」。
香港回歸之後,幾位知名反對派人士,卻時常說英治時期的香港才有民主和公平,與杜葉錫恩大相徑庭。他們雖亦被一些人捧為「民主鬥士」,但民主也有「真民主」與「假民主」之別。從他們的言行可見,反對派人士所要求的「民主」,比所謂「民主大國」美國還要前衛,接近無政府狀態,每逢政府有法例議案都不支持。表面要「民主」,其實是假民主,認為自己能當領袖,內心潛伏着獨裁野心卻不自知。反對派人士在立法會發表一下意見、閒時寫寫文章便好,為何要每每借助民生議題,事事針對特首?是想抬高自己地位,還是一心想特首下台?他們在立法會中並非主流,卻不斷將小事無限放大,試圖改變大局,引起社會動盪。此等大耍政治手腕的行徑,絕非為市民着想。
早前梁家傑表示,若高鐵無法解決「一地兩檢」問題,便會否決高鐵追加撥款方案,阻止工程繼續進行。高鐵工程已大部分完成,相信若是有遠見顧大局之人,不會否決追加撥款196億元,令已花費的700多億元付諸流水,更不會胡說特首和律政司司長「企圖在兩制間一直保護着香港的銅牆鐵壁中打穿一個洞」,試圖誤導大眾,煽風點火。
聽其言而觀其行,反對派和本土派人士雖口口聲聲要保衛香港,行動上卻引入英、美等外國勢力,叫外人審視本港政策,分化香港社會,可知其表裡不一。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包裝得彷彿大有理由,走的每一步棋都似為公義而戰,但到最後綜觀全局,不也只是為了攻擊特首、打垮特區政府、要「港獨」?若香港「獨立」,只會如晚清被八國聯軍圍剿,這是誰都不願見的悲劇。若這幫亂港分子,連如此淺而易見之道理都不懂,實在無藥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