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鄺芯妍。鄺慧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環保署早前回顧2015香港空氣質素,其中臭氧濃度在過去16年間大幅上升32%,署方解釋珠三角的臭氧排放上升影響本港臭氧水平,但環團健康空氣行動分析「粵港澳區域空氣質量實況發佈平台」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4年間,香港12個一般監測站臭氧濃度的總升幅為27.2%,比起內地13個監測子站的19.5%為高。環團促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落實空氣質素規劃,改善本港空氣質素。
健康空氣行動按「粵港澳區域空氣質量實況發佈平台」的數據,分析內地及香港空氣監測站的臭氧水平,從2006年至2014年期間,香港12個一般監測站臭氧濃度的總升幅為27.2%,比起內地13個子站的19.5%多出7.7個百分點;若與2010年比較,2014年香港12個一般監測站臭氧濃度的總升幅為17.1%,同期內地13個子站的升幅只是6.1%。該組織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數據顯示本地臭氧高企的狀況不應只歸咎於內地,政府必須同時減低本地及區域性的臭氧污染。
環團指風向難解空污變化之謎
此外,環保署稱,去年較以往多吹偏東風,使中西區、東區及大埔的「高」污染或以上的時數較 2014年增加。鄺芯妍指出,同樣位於香港東面的塔門及觀塘,污染時數不升反跌,以觀塘為例,2015年「高」或以上污染時數較2014年下跌12%,可見風向並不能完全解釋地區的空氣污染變化,她認為署方以氣象因素來解釋香港空氣轉差的現象是以偏概全。
針對臭氧濃度持續偏高,鄺芯妍促請政府從源頭減低氮氧化物排放量,她指出,政府於2013年資助全港小巴、的士更換催化器以減少車輛排放量,現時已過18個月有效期,建議當局強制車主以「污染者自付」原則更換日漸老舊的催化器。她又建議當局於德輔道中建立電車行人專區、把船隻泊岸轉油由現時的含硫量0.5%收緊至0.1%,及與內地訂立區域性臭氧減排目標。
環保署回應表示,據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王韜於2014年刊登的論文顯示,香港近年的臭氧排放有明顯下降趨勢,但珠三角地區排放增加,令香港整體臭氧濃度增加。環保署又稱,該署以資助和強制方式淘汰歐盟4期前的商業柴油車、加強管制汽油和石油氣車的廢氣排放等措施改善臭氧問題。同時,兩地政府已就珠三角地區內4種主要空氣污染物訂立2015年和2020年的減排目標,以持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包括控制區域的臭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