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銜接學位逐年添 教院今年勁升76%


放大圖片

■中大新學年將新增「幼兒教育文學士」課程。圖為幼稚園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八大增335學額 迎社會需求開新課程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伊莎) 八大院校的政府資助高年級銜接學位課程,是每年數以萬計的副學位畢業生重要出路之一,有關學額一直「爭崩頭」。本報發現,今年9月新學年有關學額會增加335個至總數4,600個,其中以教育學院增幅最高,預計將增加76%銜接額至148個。部分院校亦趁機配合社會需要推出新課程,包括教院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而中文大學亦新增幼兒教育及能源工程高年級銜接課程學額,供相關學科的副學位畢業生裝備自己。

政府近年積極增撥資源,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升學機會,包括於2015/16學年起,連續4個學年會將逐步增加1,000個銜接學額,料每年涉及額外4.75億元開支。本報翻查「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iPASS)數據,發現9月新學年八大高年級銜接學額,將由本學年的4,265個增加335個、即8%至4,600個。

各院校中,除了中大、城市大學、嶺南大學銜接學額未有改變外,其餘5校均有增幅。當中理工大學學額增加9%至1,514個,佔八大總數約三成三。增幅則以教院最多,由今學年的84個學額增加76%至148個。

教院設「漢語第二語言教學」課

教院發言人回覆本報指,因應社會發展需要及參考過往的申請人數,故將於新學年增加心理學及創意藝術與文化課程的高年級學額,並新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課程,令總學額有所增加。

發言人又透露,該校未來將持續利用銜接學額推出新課程,包括在2018/19學年新增的「特殊教育榮譽文學士」及「全球及香港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其他院校方面,理大與科大新學年也將分別新增語言科學及理學士(跨學科)銜接課程。至於中大雖然銜接學額總數維持不變,但經校方內部調整後,其課程總數由35個增至新學年的37個,新推出的為幼兒教育及能源工程高年級銜接課程。

中大推幼教銜接課加強培訓

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本科課程)張志強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15年免費教育推出在即,中大亦因應社會需要,約三年時間籌備該幼教銜接課程,讓幼教高級文憑畢業生入讀。

他指,高級文憑畢業生都已具備幼兒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教與學技能,銜接課程將作為「強化版」,旨在加強學生的學術及專業培訓,期望為業界培育更優秀的幼稚園老師。課程首年學額約20個,申請截至2月底,但最近報名情況頗為熱烈,校方將擇優取錄。

學生:增額更易圓「大學夢」

八大高年級銜接學位增加,對副學位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喜訊。尚餘數個月畢業的浸大創意電影製作高級文憑二年級生鄧同學指,身邊也有多名同學有意升讀浸大相關銜接課程,期望學額增加可實現他們的「大學夢」,而他自己則計劃循非聯招報讀浸大傳理學院一年級。他認為,新增學科亦需符合市場需求,「我們都希望畢業後有助就業,不要浪費學歷。」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認為,銜接學位課程數量增加,而整體適齡副學位課程學生人口將下降,令畢業生有較大機會升讀八大資助銜接課程,料競爭情況較過往得以紓緩。

但他提醒,部分學生會以「漁翁撒網」式報讀多所院校的銜接課程,「如果都是心儀的學科,自然無可厚非的,但若為求一學位而報讀沒興趣的課程,即使獲取錄也吃力不討好」。他強調,八大銜接課程取錄副學位畢業生要求較高,學生要量力而為,按個人能力和興趣報讀,否則只會浪費時間,亦無助求職。

相關新聞
銜接學位逐年添 教院今年勁升76% (圖)
高年級銜接學位核准取錄人數 (圖)
恒管鐘樓命名 曾俊華主禮 (圖)
試問壓力何處來 港童多指是學業 (圖)
浸大生赴柏林辦視藝展
大學遊蹤:滬企實習製廣告 感受內地「脈搏」 (圖)
名師應試錦囊:出卷範圍有指引 首重尊重與包容 (圖)
文憑試攻防略:務實保三 兼善取五
言必有中:多情自古傷離別 楊柳依依更添愁 (圖)
尖子教路:死記例子用不來 閱讀傳記學作文 (圖)
詩情畫意:春思 李白 (圖)
News buddy:沙特女性首投票 Uber免費接送 (圖)
吹水同學會:數姓計名知潛能?
明師語趣:音譯?意譯? 談港鐵車站譯名 (圖)
告別爛英語:受傷「位置」不同 用字有別 (圖)
畫意空間:第七屆中村凱斯哈林美術館國際兒童繪畫大賽評審大賞 (圖)
恒管譯站:翻譯問卷 對象跨族群須費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