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孫湘一、宋如安、仇鴻、楊益、歐陽曉晴於「一帶一路」大型畫冊首發式上。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萬寬、陳文華)「一帶一路」是國家發展的大戰略,香港各界廣泛聚焦。此次「一帶一路」大型畫冊的出版及「香港大講堂」活動為香港各界名流提供平台,分享「一帶一路」為香港、為業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余國春:團結僑領迎無限商機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余國春指,「一帶一路」將會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僑界社團早於去年已開始組織舉辦「一帶一路」論壇等相關活動,特別在如今世界經濟多變,國家積極推動地區和平和經濟發展的情勢下,香港應積極推動周邊國家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發揮各自優勢。
他強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傑出僑領,他們在所在地具一定的影響力,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是良好的平台,為「一帶一路」的實踐作出一定貢獻。
羅康瑞:期港成投資融資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表示,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而香港在推動支持配合「一帶一路」戰略上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香港貿易發展局希望可以在港為「一帶一路」搭建平台,讓香港成為「一帶一路」投資、融資中心,在各範疇提供專業的服務。
同時,他希望貿發局能協助香港成為後勤基地,如在香港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些投資項目的相關資料,並根據這些項目制訂出一套標準的合約,協助有興趣在這些國家投資的企業。
施榮懷:展優勢隨國家「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施榮懷指,「一帶一路」是國家一個長遠的戰略,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影響很大,需要去了解和關注。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一直以來緊靠內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現在,國家造就了一個大市場,香港應發揮自身優勢,跟隨國家走出去。
王敏剛:既奔小康亦推動世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剛毅集團主席王敏剛指,「一帶一路」是國家一個跨年代的宏圖大業,自2013年宣佈啟動以來,內地多個省市已經積極響應,很多具體的工作都已經落實。在「一帶一路」策略的大背景下,各界都提到中國到2020年全面奔小康,中國將總結了數十年的改革開放經驗與世界分享,從小康踏向大同世界,所以說不單單是只為祖國,實際上是推動世界的一個大計劃。
雷添良:利用優勢拓發展空間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雷添良表示,「一帶一路」對現時香港經濟、未來發展提供動力,香港可利用自身專業服務、管理的優勢和人才,配合香港「超級聯繫人」的作用,融入國家重大政策,在沿線國家尋找自身更大的發展空間,對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張學修:覓新發展點溝通中西
全國政協委員張學修表示,「一帶一路」恰逢其時,是國家的大戰略,也契合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大方向,刺激香港經濟尋找新的發展點。香港在其中可扮演溝通中西文化、牽線搭橋的重要角色,香港在金融、航運、貿易、資訊等方面的優勢,也可在「一帶一路」中尋找新出口,獲得新一輪的經濟發展。
林廣兆:港具優勢服務國家
中銀國際控股副董事長林廣兆表示,「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重在互利互惠、優勢互補,逐步獲其他國家認同,實行越久,成效會越顯著。他強調,「一帶一路」可為內地逐漸放緩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突破口,而內地的優勢產業又可藉助「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香港可扮演「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利用自身在海外的優勢,在資本市場領域為相關項目和國家提供服務和支持。
郭振華:助工業家投資沿線國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郭振華表示,「一帶一路」包含很多機遇。香港工業界投資內地珠三角地區已有一段歷史,而在2007年,部分企業就已經開始轉移至中西部地區發展。近幾年,港資廠家又一次面臨經營壓力,特別在人民幣升值期間壓力「爆棚」,港商不斷尋找新的發展方向,重新演繹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製造業大量遷移的歷史,而「一帶一路」正正提供契機予香港工業家,通過政府政策的支持,前往沿線國家投資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