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公屋聯會昨日與房委會委員會面,建議降低公屋綠化地比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房屋需求依然殷切。公屋聯會昨日與房委會委員會面,建議降低公屋綠化地比率以增加供應,又指受重建影響的公屋居民獲配單位「縮水」,要求政府及房委會設計公屋時縮窄單位面積差異,及提高未來興建公屋及居屋單位建築面積。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會後表示,新公屋的綠化率不少於20%,兩公頃以上的大型用地更佔多達30%,但目前公營房屋短缺,輪候冊中有逾28萬宗申請,輪候時間已偏離原有3年目標至3.6 年,房屋供應杯水車薪,增建公屋應成「重中之重」,認為應適當平衡綠化與房屋供應。
要求設計單位時縮窄面積差異
聯會建議當局將整體綠化比率的要求略為降低,及透過不同方式進行綠化,減少直接佔用地面範圍,包括「高空綠化」方式如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空中花園、平台種植等,增加綠化覆蓋面積,亦應在新建屋h居住單位增加設施,以鼓勵住戶在家栽種植物。
王坤指,特首梁振英在其競選政綱提出逐步提升最低公屋編配面積標準,以改善公屋居民的居住環境,但去年白田h重建中,首批獲安置居民分得較大單位,但第二批獲安置居民獲配單位面積,卻較首批的少了約60平方呎,形容政府的「縮水」做法不公平,與政綱上提出的目標背道而馳。
他認為,公共屋h日漸老化,未來重建壓力大增,但土地供應短缺,加上遷置資源緊絀,日後將可能更多採用分階段重建方式重建,陸續出現公屋單位面積差異問題。
他促請政府進一步放寬標準,或將廚房及廁所等空間撇除於居住面積的計算中,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並在設計公屋時縮窄單位面積差異。
聯會又認為,「綠置居」應作為長遠資助房屋措施,進一步提高單位建築面積;未來興建的居屋亦應提供更多誘因吸引公屋家庭購買居屋,促進房屋的轉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