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秋勝透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模型講解監察系統的運作。姜嘉軒 攝
廿載研風與結構監測系統 首位華人獲風工程殊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及中國東南沿海經常受颱風吹襲,風力對高樓大廈構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秋勝付出廿載心血研發「風及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目前已應用於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及全國最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層建築物,猶如「樓宇醫生」般監察大廈的健康狀況,收集得來數據既可評估大樓的安全及舒適度,亦可用於日後同類建築參考,對提升建築物安全有重大貢獻。他最近更因此成為首位獲頒國際風工程最高榮譽的Jack E. Cermak獎項的華人,成績斐然。
李秋勝解釋,其研發的系統結合多個由光纖連接而成的監察器,安裝於建築物不同位置,以了解颱風對大廈幕牆的壓力及結構風致震動,為超高層建築(300米以上)的抗風設計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500監察器保設計完善施工穩定
目前內地及香港多幢超高層建築物都有應用這套監察系統,李秋勝特別提到世界第二、全國最高,高達64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有別其他大廈完工後始「外置」監察系統,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首個在施工開始已「內置」監察器的高層建築項目,從地基至每個樓層共安裝逾500個監察器,集結成綜合監察系統。李秋勝指一開始已「內置」監察器有助監察施工狀況,「譬如可檢查大樓各部分的施工快慢,確保不會失衡。另外在每個施工階段都能向業主提供報告,並會跟相關設計部門溝通,引用報告中的數據完善大樓安全。」此外,李秋勝及其團隊早在施工之前,亦會利用風洞及電腦儀器等測試大樓的比例模型,檢查設計是否合理及可行。
為國金二期「驗身」逾8年
而420米高的國金二期,亦在2007年開始使用監察系統,李秋勝指國金二期興建在海岸線附近,加上香港屬颱風多發地區,大廈所承受的風力不容小覷。他又表示,監察系統除了檢查大廈安全性,亦有提升舒適度的要務:「原理跟坐火車或飛機一樣,震動或會讓大廈內的人感暈眩不適,監察系統可望於這一範疇上作貢獻。」他指如發現大廈震動,其實亦有補救方法。「台北101安裝球形阻尼器是一個例子,球會向震度相反方向晃動,另外亦可於大廈安裝可產生推力的控制裝置,檢查到大樓出現傾側時即可啟動補救。」
Jack E. Cermak獎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發,今年的頒獎儀式將於5月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