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研究揭兩成資優童或遭埋沒


放大圖片

■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的研究發現,32%中小學生有資優特質。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由專家學者及前線校長組成的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昨發表最新研究,指香港的小一至中三生,有多達32%人於中英數科學的跨範疇解難能力較本身年級高一級。不過委員會亦指,現時的校本資優訓練比率只得介乎10%至15%,意味年輕學生之中可能有17%至22%人雖然有資優特質,但卻被埋沒得不到相應培訓。

32%屬「聰明」 最多15%有培訓

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於過去兩三年推動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校本課程,網上資優平台等,並就此收集了大量資優生表現數據作研究。其中委員會分析了3,923位小一至中三生在半年內進行的網上學科評估練習,就中英數科學4個範疇的跨程度表現,發現共32%人屬「聰明」水平,即解難能力較本身年級高一級,不過,「聰明」又「勤力」(即每周最少做一次練習)者僅得10%,另22%人雖聰明但不勤力。委員會指,現時大多數學校只為10%至15%學生提供資優訓練,意味有17%至22%人可能遭埋沒。

此外,委員會又針對1,219名來自138間中小學資優生按學科分析其解難表現,顯示「跨學科」資優情況頗為普遍,小學生中有40%至65%人於中英數科學4個範疇均超出一個程度,中學生則有20%至35%。

就今年施政報告撥款8億元成立「資優教育基金」,支持資優教育學苑有關工作。委員會指,學苑集中於校外資優培訓,但上述研究反映,相當多的資優生在校本培訓層面或遭埋沒,認為基金應撥出部分資源予中小學加強校內資優培育,特別是學科分數以外的方式,發掘不勤力但聰明的資優生,讓更多學生得益。

委員會又表示,現時香港的資優教育集中在「單學科」,惟卻與中學及大學收生要求有落差,學生接受「單學科」培訓對其個人前路也沒甚幫助,不能同時照顧升學目標,認為未來資優教育方向應由「單學科」改為「跨學科」。

相關新聞
「四料」特教生 「6星」入港大 (2016-03-14) (圖)
得主金句 (2016-03-14)
回流生靠煲古裝劇苦練中文 (2016-03-14)
管理層嫌悶辭職 「管樹」更開心 (2016-03-14)
前軍人數月自費修11課程 (2016-03-14)
城大生App多店取籌「開飯」奪獎 (2016-03-14) (圖)
研究揭兩成資優童或遭埋沒 (2016-03-14) (圖)
25%副學位生擬北上圓大學夢 (2016-03-11) (圖)
青民副學位學生調查重點 (2016-03-11)
內地免試招港生 首日二百人確認 (2016-03-11) (圖)
港化學大專奧賽 浸大鑑證片奪亞 (2016-03-11) (圖)
語常會官小「播讀」升學童素養 (2016-03-11)
校園放大鏡:圓玄二中家教會就職 (2016-03-11) (圖)
大學遊蹤:多作嘗試 大學生涯無悔 (2016-03-11)
是否「普教中」 應交校方自決 (2016-03-10) (圖)
特寫:「繁簡」「粵普」非對立 渲染「敵意」礙學習 (2016-03-10)
繁簡字教界觀點 (2016-03-10)
校長意見:能認讀簡體字 助讀寫齊提速 (2016-03-10)
港大趙國春獲伊朗KIA一等獎 (2016-03-10) (圖)
港島啟基落實應考TSA (2016-03-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