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資料圖片
中國是日軍實施「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多達20萬的中國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慘遭日軍蹂躪。近年來,各界積極呼籲,應盡快對慰安所舊址進行搶救性保護,警示後人勿忘國恥。在經歷了逾十年的爭議後,去年末,江蘇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率先開館,成為內地第一座經「慰安婦」親自指認、以「慰安婦」為主題的紀念館。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原由國民黨中將楊普慶於1935年到1937年間陸續建造,為兩層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物,名為「普慶新村」;1937年底,日軍佔領南京之後,將利濟巷2號改造為「東雲慰安所」,將18號改造為「故鄉樓慰安所」。
2014年11月,南京市政府正式啟動對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的修繕保護、陳列佈展工作,根據「修舊如舊、以存其實」的原則,陳列館的修繕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利濟巷慰安所當時的建築,為「慰安婦」歷史保存了一處珍貴的歷史遺存物;2015年12月,陳列館正式建成。
修繕後的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由八幢淡黃色的兩層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其中六幢為展陳館,兩幢為辦公樓。陳列館共展出1,600餘件文物展品、400多塊圖板、680多幅照片,其中有不少是從「慰安婦」家中徵集而來。
其中,有兩件文物顯得尤為珍貴。一件是已故「慰安婦」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贈的消毒劑高錳酸鉀,這些大型顆粒的高錳酸鉀是南京湯山原日軍高台坡慰安所發給「慰安婦」用作衛生措施的,是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重要罪證;另一件為松下富貴樓慰安所為「慰安婦」檢查身體時使用的內窺器。
■記者 章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