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教聯會一項調查發現,有五分一的受訪學生每天需要上網4小時或以上,恐怕當中不少是網癮患者,情況令人關注。不過,上網並非一定是「洪水猛獸」,不少教師和學生均認為電子學習有助拓闊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提升學習動機,但教師認為他們需要更多的備課時間和相關培訓,以有效利用電子學習,幫助提升學與教。
教聯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成功訪問到395名教師、672名學生和479名家長,以了解本港電子學習的推行情況與成效。對於採用電子學習能達成學習目標,分別有72%受訪教師和65%的受訪學生認為電子學習可以設計出更多的學習情境,拓闊學習空間。另外有70%教師和60%學生認為這有效提升學習動機。不過,在減輕學習壓力方面兩者出現分歧,60%學生認為能夠減輕壓力,但僅34%教師認同此說。
教聯會倡定期辦防網癮講座
電子學習往往離不開使用互聯網,就學生出現網癮問題,教聯會參考了美國心理學會的資料,列舉了一些網癮症狀讓受訪者剔選。其中一項網癮指標「每天上網4小時或以上」,有26%教師及學生和19%家長認為,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或以上,數字反映不少學生已有網癮的潛在風險。
教聯會建議,政府應與學校協作,並加強家長教育,監察子女在家適當使用電子學習工具,亦請學校社工輔導上網成癮的學生及舉辦預防學生網癮講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