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言講述椰棗故事。 記者安莉 攝
中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昨日在博鰲「亞洲文明對話」分論壇講述了一個阿拉伯椰棗的故事,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表達了不同文明交流帶來的活力。莫言笑稱,要讓亞洲文明對話未來變得更好,關鍵是對話的時候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別人吃!
商品交易是一種文化交流
莫言告訴與會者,自己小時候吃過一顆伊拉克椰棗,那是在縣供銷社工作的叔叔買來孝敬奶奶的,當時覺得那是地球上能吃到最美味的食物。年紀尚小的他還留下棗核在自家院子裡栽種,過了好久也沒發芽,但椰棗的味道卻在他的記憶中存活了幾十年。以至於第一次海灣戰爭時,莫言非常堅決地站在反對美國打伊拉克的立場上,因為怕美國的飛機大炮把伊拉克的椰棗樹給毀了。
莫言表示,他幾天前與女兒說起這段美好記憶,女兒立即用手機在網上下單,下午就收到快遞送來的阿聯酋生產的椰棗。莫言感慨萬千,沒想到自己想了幾十年的椰棗,現在一個短訊就「搞定」了。一包小小的椰棗後面不知有多少人付出勞動,從栽培、加工製作、外貿進出口到運輸、分揀、交貨......可見中國在互聯網時代與世界密集快速的聯繫。莫言由此想到,世界上任何一種商品的交易,實際上都是文化的交流。這個椰棗故事實際上是一種文化交流的成果。 ■記者 何玫、安莉 博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