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鐵昨日宣佈按照「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今年可加價2.7%,最快6月實施。 曾慶威 攝
一年易過,昨日又是港鐵根據既定方程式定出新一年票價加幅的日子。一如所料,港鐵根據機制,今年將連續第7年加價,加幅2.7%。港鐵是香港最重要交通工具,每日乘客量高達540萬人次,可以預計,普羅市民日後的經濟負擔又再百上加斤。
港鐵加價之所以令市民怨聲載道,除了因票價調整機制的缺陷,令每年票價變成「有加無減」而非「可加可減」,亦因港鐵年年賺大錢,去年業績雖下跌,但盈利仍接近130億元,予人感覺港鐵「只肥自己卻待薄乘客」,再加上近年港鐵服務強差人意,故障頻仍,如此表現仍可順利加價,自然更惹人詬病。
這樣的情況如持續,民怨只會愈來愈嚴重。為免「炸彈」終有一天引爆,港府上周高調透露已去信港鐵,要求港鐵提前一年與政府共同檢討票價調整機制。這一步確是踏實的一招,起碼令市民明白已沿用多年的機制,實有調整的必要,才能滿足市民的要求。
至於下一步,就是如何可達致一個令市民滿意、港鐵又可有足夠資源維持服務質素的機制。民建聯提出機制加入「盈利指數」的方法,讓港鐵將賺得的利潤用來壓低加幅,應會受市民歡迎。至於港鐵現時向市民提供的回饋,如第二程9折優惠,實際上並非所有乘客也能受惠,因此港鐵實有需要改善回饋方式,才可挽回香港市民的心。■記者 高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