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浩賢是首屆文憑試狀元。 莫雪芝 攝
憶首屆DSE「死亡之卷」 倡背誦範文利搶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文憑試主科正式開考,今年是首屆文憑試考生完成四年制大學課程的一年,到底這班被指是新學制「白老鼠」的學生何去何從?回望過去,今天的他們對於文憑試又有何看法?作為過來人的香港大學精算學系四年級生馬浩賢是首屆文憑試狀元。今年即將投身社會的他認為,高中中文科在去年重新引入文言範文,並將在2018年開始考核,是其最欣喜的改動,因古文及經典文章都是中國文學的精髓,值得多背誦。
在2012年第一次舉行的文憑試,馬浩賢於4個核心科目、經濟、物理及組合科學均摘下5**,屬當年最佳成績,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狀元」。對於被指是「白老鼠」,近日他接受本報專訪時笑言:「始終是第一屆,的確會有少少緊張,但自升中起就知道有文憑試,也有心理準備,加上考評局提供了模擬試題,我們大概知道有什麼題型。」
臨場發揮變數大
科科「摘星」的他憶述,被稱為「死亡之卷」的中文科的確難度最高,因變數大,需視乎臨場表現,「例如作文卷,題目不再只是簡單的議論文或記敘文,而是提供一段文字,要你演繹或解釋,令很多同學都離題了。」畢業於皇仁書院的他慨嘆,放榜當天眼見不少同學即使多科成績優良,卻因中文「肥佬」,而與大學學位擦肩而過,需升讀副學位課程。
隨4年過去,新高中課程多次檢討改動,包括中文科在去年引入12篇文言範文,並將在2018年開始考核,馬浩賢直言感到欣喜,「以前無範文,有人說我們可以從『之乎者也』中解脫,但其實古文及經典文章都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值得多背誦,起碼學起來有『打底』分,踏實一點。」對於中文口試在前年已取消甲部「朗讀」,他則皺眉笑說:「本來學生可靠朗讀多練習,現在少了可拿分的地方,就會增加變數。」
大學無「硬背」感吃力
馬浩賢以滿分佳績升讀港大精算學系,在別人眼中或會認為其大學生活同樣一帆風順,但原來與一批應考高考的舊制學兄學姐一同學習,卻考起這名狀元。他解釋說,大學的課程已不能沿用中學「死記硬背」的方法,而要靈活變通,更要因應不同學科教授的指導方式,作出不同的部署及調整學習策略,「如統計科考的是思維方法,自然需時摸索。舊制學兄學姐讀多我們一年,理論基礎很穩紮,相比之下,我們讀得較吃力,起初很有挫敗感,感覺大家相差一大截」。大一期間面對的適應困難、與選讀同一科目的學兄學姐的差距,都令他吃盡苦頭。
那麼會因為自己是新制學生只讀六年中學而感不值嗎?他不以為然:「不會,始終文憑試模式跟高考不同,題型淺了,如果我考的是高考,也許未必有這個成績,所以我反而很感恩。」經過一段時間摸索,他咬緊牙關,調整其學習方法及心態,成績終上軌道。
文憑試開考在即,他特別向考生分享多個應試錦囊:「要了解自己在各科的強弱項,再加以改善,例如我當年的數學較差,我就會操練多點數學題;而通識就應該多靠平時看時事累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