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一般比較注重語法(grammar),確保句子語法正確,但有時忽略了句子的意義(meaning),是否有歧義(ambiguity)的存在 。所謂歧義,指的是某一句子、片語或單詞的意義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的解釋。
兩種歧義:詞彙及結構
Mary drove past the bank. 你如何理解這句子?
首先,上句的語法是正確的,不過有趣的是,上句既可指「瑪麗開車經過那銀行(the financial bank)」,也可以指「瑪麗開車經過那河邊(the riverbank)」。一般來說,我們稱這類型的歧義為詞彙歧義(lexical ambiguity)。其他有趣的例子如 I give you a ring, 這句子既可以指「我給你一隻戒指」,又可以指「我給你回電」。
The thief threatened John with a knife. 你又如何理解這句子?
同樣,上句的語法無誤,一般可以理解為「那賊人用刀子威脅約翰 」(The thief used a knife to threaten John)。事實上,大家也可以把上句理解為「那賊人威脅約翰時,約翰是攜帶刀子的」(The thief threatened John , who had a knife)。這例句的歧義跟上面的例句不太一樣,這裡的歧義不是因為一字多義,而是因為不同的語法結構組合(見表),使大家可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句子。這類型的歧義句子稱為結構歧義(structural ambiguity)。
總的來說,有時候儘管英語句子的語法正確,但由於詞彙的一詞多義,以及語法結構的可變等情況,導致以上兩種歧義的出現。因此,我們學習英語時必須注意語法、語義和語境(context),缺一不可。■李志偉 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助理教授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