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行透視:從不良率看內地金融業挑戰


放大圖片

海通國際 杜勁松博士

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佔比持續雙升,拖累去年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如圖,資料來源:彭博資訊)。近期IMF發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貸款可能高達相當於中國GDP的7%左右,但同時表明風險仍然可控。

IMF指內銀風險仍可控

要避免以國家注資方式來化解銀行不良貸款的老路,就要將「十三五」規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三大策略落到實處。

一是豐富金融機構體系,包括商業性、開發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等。這裡的挑戰是,雖然形式上很容易做到商業性金融機構與非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劃分,但在公司治理結構、尤其是在高管人員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方面,遠離鄧小平所提出的「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目標,差距有擴大的跡象。

二是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槓桿率。這裡的挑戰是證券市場與資金市場的互動。如果股票市場缺乏活力(特別是在發行審批方面的限制),如果一國之內的債券市場都無法實現完全互聯互通(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等),那麼債轉股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可能會變為數字遊戲。

三是提高股票 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這裡的挑戰是資本市場的開放進度與程度其實受制於中國匯率與貨幣政策的約束(即「不可能三角關係」)。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系的貨幣政策分化,內地通過窗口指導實際上限制了QDII的流出、但同時鼓勵QFII/RQFII的流入。長遠而言,「進」與「出 」的不對等關係最終不僅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實質上也達不到決策者希望引進外資的初衷。

持續對外開放才是正道

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對外開放程度越高,才越有可能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制定者(rule-maker),才能真正把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國際資本市場,從而與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地位相匹配。這裡,我們的確需要增強「道路自信」。(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新聞
經濟艱辛 通縮埋身 (圖)
港近期經濟數據與2003年「沙士」比較 (圖)
旅客減樓價跌 內需「更衰」
「紐倫港」評分人:港現三不足
港5項排名俱跌
出口十連跌 今年恐糟糕
微觀點:內耗如癌 毒過通縮
擺花街舖平市價四成招租 (圖)
尖咀舖位商廈連環見紅
浪澄灣開紅盤 加價1%加推 (圖)
海天晉原價加推60伙 (圖)
屯門單幢樓跌穿200萬 (圖)
廣州維持住房限購 (圖)
置業錦囊:內地未來房價走勢
外圍回落 港股21000恐難守 (圖)
內地近期多項重要經濟數據表現
低位彈逾兩成 國指進技術牛市 (圖)
經濟回暖 外資大買A股
A股好淡激辯 「預測大師」叫加倉 (圖)
歐智華傳2年內離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