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特區政府去年7月公佈推出第五批通脹掛u債券(即iBond)予香港居民認購。 資料圖片
金管局上周與銀行及承銷商開會討論有關推出第六批通脹掛u債券,預期推出第六批通脹掛u債券(iBond) 即將出爐,相信不少香港市民對iBond都不會陌生。今次第六批iBond發行額為100億元、年期為3年期,最低認購額每手1萬元,息率與通脹率掛u,最低為1厘。 ■東驥基金研究部
每次有新iBond推出時,筆者都會收到不少朋友和客戶的詢問,就是:1.)應不應該認購?2.)回報如何?3.)應該首日沽出還是持有至到期日?這算是大多市民每次都想知的三大問題。
「不用猶豫,全家認購」
這是筆者的第一個答案。除了政府於首次推出iBond時的認購反應較差外,隨茈咱褸魈Bond的認識加深後,其餘批次的認購情況均十分熱烈。iBond可視為極低風險的投資,除了香港政府的信貸評級良好增加投資者信心外,亦有最少1厘的息率包底,如通脹率上升時,息率更會相應調整,如投資者認購後並持有至到期日,相信亦會有正回報。
當每批認購iBond人數越來越多,令到每人可分得的數量會減少。上次第五批iBond認購人數為59.79萬人,每批100億的iBond可供手數為100萬手(每手為一萬元),簡單計算即是每人可分得一手,而不多於一半的投資者可獲分兩手。以往認購較少,平均每人可分到二至三手,但預期今次認購人數會增加,今批iBond很可能每人只有一手,少數有機會得到二手。
目前香港銀行的存款利率極低,人民幣存款利息雖然仍較高,但貶值風險已令不少市民敬而遠之;股市表現欠佳,而樓市更有下調風險,對普通市民來說,實在苦無投資機會。因此,在有包底回報的iBond推出下,投資者可以在低成本及低風險下賺取回報,相信會吸引更多人認購。
無論如何,始終風險低而有利可圖,筆者仍建議大家可申請認購,不過認購金額不宜過高,因為分得手數不多,宜以三手數量的金額去認購即可,更可全家總動員認購,賺少許茶錢亦不錯,一家樂也融融。
「回報較往年低,息率約2至2.3厘」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為上升3%,比2月的3.1%略低;扣除政府紓困措施影響後的基本通脹率為2.9%,亦比2月低。如果回看過去五年的通脹率,平均水平為4.8%,個別月份更曾抽高至12%以上。
不過近一年香港的通脹率持續偏低,去年9月份更只有2.1%。事實上過去多批iBond的息率回報已經一批比一批低,2014年到期的第一批iBond六次平均派息息率為4.52%,但對上三批分別於2016、2017及2018年到期的iBond最近一次派息只有2.57%和各2.37%,派息有逐步下跌的趨勢。如果通脹狀況繼續維持低水平,新一批iBond的息率有可能會較低,首次派息息率有可能只有2至2.3%。
「有閒錢可持有、投機者即日沽」
iBond屬於低風險投資,除了首兩批iBond已經到期外,假設投資者對上三次及今批都認購三手,總持有金額只有12萬元,如果投資者總投資資產金額大,iBond佔比是非常低的,以分散風險而言效果不明顯,但以低風險且附回報的投資來說,算是「好過無」。如果投資者手上有多餘閒錢而且無其他特別投資需求,可持iBond至到期日,一來回報總比銀行存款高,二是可鎖定回報而忽略二手市場債價上落,免除了因為要沽一兩手iBond而受債價波動影響情緒。
相反,預計新一批iBond的首日價格不及以往,因此不會太高,很可能只有105元以下。由於不少銀行及證券行都會推出優惠甚至免息或低息借款吸引投資者認購,如是以這個方式認購的話,則宜首日掛牌交易時沽出,無本生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