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投資理財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數碼收發站:內地經濟弱 港股低位謀反彈


美股上周五先跌後高收,道指由跌80點轉為升80點,收報17,740;標普及納指同樣升0.3%至0.4%。受注視的4月非農業新增職位16萬個,遠遜預期,令聯儲局6月加息機會驟降。今天亞太區股市假後復市,中國剛公佈的4月份進出口雙降,反映內地實體經濟及內部消費反彈力弱,對環球經濟屬偏弱消息。港股上周以「爛尾」結束,但美股三大指數高收,有利港股於20,100喘定反彈。 ■司馬敬

中國海關總署昨公佈數據,以美元計的4月份中國出口1,727.63億美元,按年下降1.8%;進口1,272億美元,按年跌10.9%,進出口降幅均超預期,4月份貿易順差455.62億美元。進口跌幅達10.9%,顯示4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內需疲弱的態勢超出預期。市場預期次季度中國經濟仍會保持與一季度般的弱勢。

最新的貿易數據,在內地強調穩增長的政策下,相信會有刺激政策相應出台,而在降準的實際有效的必要工具上,再配合出招的機會已提升。

基於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首季經濟加速放緩後,4月份的數據顯示經濟未有起色,加上最大經濟體的美國最新經濟指標乏力再進,將影響環球經濟的復甦進程。這個背景對6月聯儲局議息會議有意加息必然帶來阻力,最新市場調查顯示加息的幾率降至10%以下。因此,從風險資金在首季已大舉投入股市、商品市場的氛圍下,次季資金流向料不會有逆轉趨勢,反而令歐、美股市相對接近歷史高位下,會吸引部分獲利資金回流亞洲新興市場,對港股、內地A股、印度等市場有利。

殘價股博翻倍此中尋

在近期跌市中,個別殘價股反而有突出表現,如第一信用金融(8215)、新銳醫藥(6108)等,兩股在過去一個月內股價大漲了一倍,不是有什麼特別利好消息,而是股價太殘,在經歷逾年的大浪淘沙後,貨源大歸邊,股價輕易舞上。

殘價股在近年都有相同的特點,就是經過大比例供股,或多次配股後股價變了仙股,繼而大比例合股,合完又供、供完又配售,經歷長年大震跌,股價累跌八、九成,貨源盡歸大戶手,到時機配合,殘股復變強股,又進入新的循環。

第一信用金融今年初在1供9、集資逾4億元的情況下,新股未出籠前的公司市值曾出現過只有四千多萬的超殘水平,股價曾低過供股價0.127元,結果在新股4月1日出籠,略為震倉、震走最後一批信心跌至谷底的投資者、炒家之後,即重現追落後場面,僅一個月光景,股價已翻倍。下一隻同樣有翻倍條件的殘價股仔,非君陽金融(0397)莫屬 ,此股由去年4月至今年4月,已經歷多次配股、供股及大合股,在4月初10合1後,股價往下游,再進行配股(每股0.238元)集資9,300萬元後,3.9億配股上周完成出籠,股價已有回穩態勢,上周五收市0.249元,市值只為6億多,與該公司去年4月以來集資總計達21億元而言,流動現金及資產遠大於市值,以舊價計,只為2.49仙,實為近10年最低價,因此,趁低收集博其反彈一倍,亦只不過是0.5元,即舊價5仙而已,為極低風險、博取大升值對象。

相關新聞
iBond攻略 認購莫猶豫 (2016-05-09) (圖)
理財智庫:策劃家庭財政 (2016-05-09)
最新強積金基金報價 (2016-05-09) (圖)
數碼收發站:內地經濟弱 港股低位謀反彈 (2016-05-09)
股市縱橫:中移動回調 可中線收集 (2016-05-09) (圖)
紅籌國企/窩輪:需求前景佳 江銅候低吸 (2016-05-09)
輪證動向:看好騰訊季績 留意24926 (2016-05-09)
滬股通錦囊:A股多看少動 不宜盲目自信 (2016-05-09)
滬港通每周精選:萬洲盈利增長樂觀可跟進 (2016-05-09)
滬港通每周精選:新世界核心溢利增長理想 (2016-05-09)
滬港通每周精選:舜宇續受惠智能手機增長 (2016-05-09)
李城英超奪冠 有何投資啟示? (2016-05-09) (圖)
金匯動向:就業增長停滯 加元續下行 (2016-05-09) (圖)
金匯出擊:美就業遜預期 金價重新走穩 (2016-05-09)
今日重要經濟數據公佈 (2016-05-09)
投資攻略:內地消費服務引領投資趨勢 (2016-05-07)
投資觀察:A股基金下半年反彈可期 (2016-05-07)
金匯動向:央行政策趨寬鬆 澳元添沽壓 (2016-05-07) (圖)
數碼收發站:偷步炒業績 騰訊逆市揚 (2016-05-07)
板塊拆局:體育產業抬頭 安踏成首選 (2016-05-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投資理財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