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字裡行間:楊絳的《小癩子》

2016-05-31
■《小癩子》是楊絳一部不容忽視的譯作。作者提供■《小癩子》是楊絳一部不容忽視的譯作。作者提供

■ 黃仲鳴

104歲,是高壽,楊絳知不知道自己能活到這歲數呢?1997年,她的獨女錢瑗去世,翌年錢鍾書也走了,就只剩下她一個人,「撐」了這麼多年,她也走了。

「我們仨」在天上再相聚。走前,她完成了整理錢鍾書的手稿,寫了《我們仨》。錢鍾書說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我認為應補上一句:「最慈的母。」

楊絳有語言天才,不輸乃夫,年輕時她已通曉英法語,並曾自學德語。為了翻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刻苦習西班牙語,完成後被公認為翻譯佳作。我沒看過,反而看了她的《小癩子》。

多年前,我研究《蝦球傳》,並將之視為「癩子小說」。癩子小說也叫流浪漢小說、畢加羅小說。譚國根說:「Picaresque novel一般譯作流浪漢體小說,但Picaro並不單是流浪漢,甚至有時是不流浪的。音譯作畢加羅小說,以示西方文類也無不可。」

但最後,譚國根棄「流浪漢」,棄「畢加羅」,而採「癩子」。流浪漢小說的原型,出自西班牙佚名於1554年寫的《托瑪斯河的小拉撒路的一生》。上世紀七十年代,楊絳將它譯作《小癩子》。她在〈譯後記〉中說:「我們所謂癩子,並不僅指皮膚上生癩瘡的人,也泛指一切流氓光棍。我國殘唐五代時就有『癩子』這個名稱,指『無賴』而說;還有古典小說像《儒林外史》和《紅樓夢》裡的潑皮無賴,每叫做『喇子』或『辣子』,跟『癩子』是一音之轉,和拉撒路這字義相同,所以譯作『小癩子』。」

「癩子小說」這名稱,就是來自楊絳的「發明」,我據此而驗證《蝦球傳》是否「癩子小說」。

這是我和楊絳的「因緣」,我不認識她。她的《小癩子》在她所有的翻譯作品中,我讀得最深和最得益的一部。於今她走了,此間報上只提她的《堂吉訶德》、《我們仨》、《洗澡》、《幹校六記》、《將飲茶》等作品,卻沒提《小癩子》。

《小癩子》的主角叫拉撒路,小說以書信敘述自己一生的經歷,先給瞎眼叫化領路,後來又充當教士、侍從、修士、兜售免罪符的人、神父、公差的傭人和幫手,挨飢抵餓,受盡折磨,為了生存學會怎樣在困苦環境中保護自己,詐騙、偷竊,無所不用其極。

楊絳說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文壇是這樣的:「當時文壇盛行英雄美人的傳奇,渲染無敵的勇士,無雙的佳人,崇高的品德,深摯的愛情等等......到六十年代(指十六世紀)末期,繼騎士小說而盛行的是田園小說......《小癩子》不寫傳奇式的英雄美人,不寫田園中的牧童牧女,而寫一個至卑極賤的窮苦孩子。」

因此,《小癩子》是部獨特的小說。

《堂吉訶德》是騎士小說的「異類」,《小癩子》則是原創的。出世後,這類小說蔚然成風尚,各國作家競從,形成一股「流浪漢小說」風潮。楊絳賦以新譯名,我們怎可忽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