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新的計劃首次以三個項目同時發展的模式重建,當中以「小區」發展作概念,會增加街舖及開通街道,市建局行政總監的林濬曾表示,現時城市發展不夠「人性」,小規模的重建只可興建「牙籤樓」,對社區裨益不大,希望「小區」發展可預留公共空間給不同家庭相處和生活。
由戰後的木屋區開始,再發展至徙置區及公共房屋,香港市民一直習慣群居生活,即使與左鄰右里非親非故,也能透過共用的公共空間混熟,從而互相幫助。從日間幫忙看顧幼童,到晚上煮飯借豉油,完全體現了「遠親不如近鄰」,而鄰舍間的守望相助精神,也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下」精神中重要一環,大概是因為有鄰里照應,香港人才可忘我拚搏。
有人說今天香港已不如昔日,在現今社會再也找不到人情味,鄰里間變得陌生。在社區出現大量連鎖店,高昂的租金將街坊小店趕絕,市建局力推的「小區」模式,也許是一個契機,實實在在地重塑社區的面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香港人重拾舊日的守望精神,也為現在撕裂的社會修補裂痕。 ■記者 黎潔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