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專題 > 正文

楊良棟獨闖立陶宛 架港與波海三國橋樑

2016-06-13
■楊良棟(右三)與他的立陶宛團隊望尋找優秀合作夥伴。 記者茅建興  攝■楊良棟(右三)與他的立陶宛團隊望尋找優秀合作夥伴。 記者茅建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茅建興 寧波報道)港商楊良棟做了6年中東歐生意,在浙江寧波舉行的中東歐博覽會上,擴大了公司的展位。已做了30多年生意的楊良棟,一直從事化工產業,是香港遠東化工(集團)的總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他就開始嘗試業務多元化,在東北歐的立陶宛投資經營綠色產品。在楊良棟看來,雖然在香港這樣的生意是冷門,但卻是新的商機空間。他又期待,有開放思維的香港,未來有更多人能把握中東歐這個新市場。

做精品進口 在港銷情佳

楊良棟於2009年到立陶宛尋找商機,2010年就看中當地啤酒生意,成為立陶宛最大啤酒廠的產品代理商,2011年開始進口立陶宛的產品到香港。但楊良棟坦言,如他這樣在立陶宛開闢新市場的港商很少。

「我的本行是林業造紙,在芬蘭做了30多年生意,於是了解到波羅的海國家,他們缺少在亞洲的合作夥伴,對我來說這是很難得的商機。可以把我們的香港公司作為波羅的海國家進入亞洲的橋樑。當時我考察了中東歐國家,最初是準備作一些投資的,收購一些生產型公司,投資卻沒有成功,卻因此結交了不少立陶宛的商家夥伴,他們也希望和我合作開發亞洲市場。」

在收購的過程中,楊良棟發現當地對亞洲了解很少,對香港也一點不了解,收購很困難,卻成了亞洲的合作夥伴。「對我來說是意外之喜,我們開始越來越了解,商業越來越多。」

現在楊良棟已在立陶宛投資了當地生產的啤酒、香檳、伏特加、礦泉水、乾果脯、護膚品、牙膏等產品。他表示,如今在內地,因為進口難度程序比香港要大,各地執法鬆緊度也不一樣,進口必須要做精品類,與香港市場差別很大。而這些立陶宛的產品進口到香港後,銷售情況很好,每年有雙位數的增長,而且香港市場進口程序簡單,只要產品好,消費者不會太在意是中歐還是東歐的產品。現在公司經營的中東歐產品代理業務已經盈利,而且形勢很好。

籲開放思維 拓展新市場

楊良棟連續兩年赴寧波來參加中東歐博覽會,就是為了擴大立陶宛產品在內地的知名度以及尋找合作夥伴。他表示,「浙江有很多優秀的中小民企,寧波周邊有許多很有活力的企業,所以希望到這裡能找到優秀的合作夥伴。」他打算這幾天搞一個品酒會,讓更多的展會商家了解立陶宛的產品。他還希望內地政府能加強簡化進口程序,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就如在香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助很大,中小企業就能發展很快,找優秀的合作夥伴也相對容易。」

對於港商很少到中東歐做生意,楊良棟認為,很多港商認為中東歐做生意成本與收益不相稱,比如他們很多寧願做房地產,而香港也是一個成本偏高、人力資源緊張的地方,很多港商都會考量中東歐開拓市場的成本。他周邊也沒有朋友和他一起到中東歐開拓市場。但他認為,香港有開放的思維,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可以在這裡尋找良好的營商環境,港商應該保持開放的思維,拓展的新的商機空間。「下一步,我還會深耕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等地已經建立的市場,好好消化這個市場裡很多優良的中東歐產品,我會做一個長期的拓展,在這些冷門中尋找新的商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