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心揮毫通俗傳情 打動粉絲網絡紅火
「老樹」畫畫火了!本以為這個每天在微博上發發恬淡畫作的老樹是個專業畫畫的,沒想到他卻是深藏在中央財經大學的劉教授,現在還在堅持給學生上課。專訪前,記者腦海中勾勒的老樹形象是個如徐志摩般清朗的男子,沒想到現實中的老樹,卻是一個穿着黑T恤、牛仔褲的光頭漢子,很難想像那些細膩的詩畫,是出自性格粗獷的老師之手。老樹總能給人各種意外和驚喜,也正因老樹畫畫與眾不同,讓他成為不加V(即認證)卻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絡紅人,畫作更是刷爆朋友圈。老樹笑言微博讓他見識了江湖。■香港文匯報記者 秦占國、羅洪嘯 北京報道
「老樹」名劉樹勇,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20多年前,他是學生眼中的中財四大才子之一,老樹是20多年前學生給他起的暱稱,足見學生對他的喜愛。
現時,老樹成為了一個文化品牌,一見到泛黃的畫紙上閒適的民國長衫無臉男,任意擺弄的花花草草,直抒胸臆的打油詩,再加上紅紅的印章,你就能認出這是老樹在畫畫。在網絡上無人不知老樹畫畫,可是鮮有人知劉樹勇,除了學校裡的人還稱他為劉老師,外面人更願意叫他老樹。
詩畫印一體 帶大眾「入畫」
老樹畫畫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詩畫印於一體,看似隨意的畫作,創作背後卻有堅實的理論做支撐。從詩畫結合說起,老樹終於向記者吐露了創作秘笈。「我是很認真地考慮過這個事情的」。老樹解畫道,從信息傳達的角度來講,文字容易有深度,圖像比較直觀。兩相結合之後,信息傳遞比較立體化,比較豐富。
從大眾傳播的角度而言,老樹認為,大多數人並不懂畫,雖然能看懂畫的意思但是並不懂筆墨這些繪畫的語言。「我把我的畫放在微博上,大眾是看不懂你的筆墨怎麼處理及構圖,只是看個大的意思,但是大眾都懂文字。我把文字配上,大家都明白了。通過文字能夠把大家帶到畫裡去。」
情景須統一 寫詩最費勁
在大家眼中,老樹畫畫所配的打油詩只是隨性而寫,殊不知在老樹畫的作品中,對待打油詩的態度可謂一絲不苟。中文專業出身的老樹坦言,寫一首詩比畫畫費勁多了,難就難在如何把詩改得通俗,別人看了都明白。「有時用一個詞可能很雅,可是大家並不太熟悉這個詞,就要改成大白話,還要保持那個情境。我是學中文的,平仄對仗押韻排比格律都學過,那些東西並不是很難,但會對今天的人的理解形成障礙。」
為了讓詩畫接地氣兒,老樹下了不少功夫。「我一般都是先把畫畫好,如果畫裡面有些畫紙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再填文字,通過文字營造一個情境給畫以補充和豐富。其實畫畫比寫詞容易多了,寫文字挺麻煩的,既要做到通俗易懂,還要情景統一,挺不容易的。不是把詩改為四個字就是詩經了,而是要保留古代的意境,卻要用今天的人能聽懂的話來寫文字。」老樹說。
除了詩畫,老樹每幅畫的印鑒也都非常講究。在老樹看來,印鑒是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達到印畫合一,老樹透露自己刻了上百個的印章。「我甚至認為,每張畫都應該單獨刻一套印,每幅畫的詞都有特殊情境匹配,不能就簡單幾個印鑒到處蓋。」老樹笑言。老樹畫上的印鑒,不似傳統畫作的篆體印鑒,而是專門選用了大家能看得懂的細明體字。
化身長衫男 圖示易認同
在老樹的畫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個或坐或臥的民國長衫男,在老樹心裡,這個民國長衫男,就是他自己。「我本行是做影像研究的,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看了大量民國時期的照片,當時就覺得穿長衫的民國男子形象特別好,素布長衫十分清朗樸素,就畫了這一個符號。」老樹說。
老樹解密道,這個長衫男的誕生也是有講究的。他說:「畫畫講究一個圖示,你要形成自己獨特的圖示,這就是你的代言。實際上這個人就是我,一會躺在水邊,一會兒幹點壞事,他就是我外化的一個符號,符號必須有個人特徵,同時大家對符號有認同感,一看這個符號,就知道這是你的畫,這很重要,也給了人一個繪畫語言序列。語言上要有自己的用詞,詞語這個符號就是你的語言,他可以帶人去幹一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