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專題 > 正文

供地「治本」 樓市受控

2016-06-27

遏回歸後樓價屢升勢頭 學者:有賴港府迎難覓地

編者按: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19周年。19年,彈指一揮間。「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在香港實踐並取得極大成功。在中央政府堅定不移支持下,在歷任特首和他們領導的特區政府帶領下,香港不斷前行;近四年來,特首梁振英及其領導的特區政府,針對香港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成績有目共睹。本報從今天開始推出「香港回歸19周年」新聞專題,全面回顧本港在樓市、房屋、安老、扶貧、科技等方面的發展,與讀者一起從香港回歸後的歷程中體味香港的發展歷程。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香港回歸祖國踏入第十九個年頭,這些年樓市風雨不斷,1997年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每次都能浴火重生,但高樓價魔咒始終纏擾港人。今屆政府痛定思痛,大張旗鼓覓地建屋,短短4年終扭轉樓市供求失衡局面,未來三四年將有9.2萬伙供應創新高;亦扭轉了樓價近十年來只升不跌的預期,樓價由去年9月高峰掉頭回落,至今已下跌超過10%,市場趨向理性。本報訪問不同學者與政界人士,都認為樓市能夠降溫,有賴今屆政府克服重重覓地困難,迎難而上。

2003年香港「沙士」,樓價跌入谷底,但隨後2007年美國次按危機及2008年金融海融,環球央行量化寬鬆(QE)救市,熱錢刺激香港樓價一路高燒,也引發社會怨氣。今屆政府上任後,即從兩方面茪熀梇掉茈哄A一方面出辣招壓抑需求,另一方面力推土地增加供應,4年下來終有所成。

潛在供應量達9.2萬伙

大增土地供應下,本港住宅未來三四年的潛在供應量將達9.2萬伙,創有記錄以來新高;也扭轉了樓價近十年來只升不跌的預期,樓價自去年9月高峰掉頭回落。

差估署資料顯示,最新的今年4月份樓價指數跌至273.1點,較去年9月樓市高峰期的306.1點急跌10.78%。而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計,樓市由自1997年7月1日的100點,升至今年6月24日的129.38點,回歸19年來升29.38%。

潘永祥讚梁振英做到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今屆政府房屋政策已經合格,尤其在土地供應方面,制定10年長遠房屋政策,並訂下每年供應目標,按部就班推地建屋,成功扭轉之前樓市長期供應不足的窘境,「公平齱A佢(梁振英)做到洁v。

他又說:「順應民意唔搵地好容易,只要唔填海,唔郁新界地就無人鬧,所以搵地起屋,無灠吨O同決心係好難成事。」

今屆政府推出多項房屋政策遏制過熱樓價,潘氏最深印象是實施「3辣招」,認為有效壓抑投機炒賣。

批部分人將供地政治化

他認為本屆政府於房屋問題上已經盡力,較招人話柄的是治理下社會較多抗爭,但缺乏智囊團助其化解不同爭拗,令不少規劃研究與發展都遭遇阻力。他批評一些人士將開發土地變得政治化:「認為只要同政府對虓F就有光環,一句官商勾結就有選民支持。」

謝偉銓:政策須持之以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亦認為,本屆政府於上任後已看到房屋問題的嚴重性,將其放在施政重中之重的位置,任內「做鬫n多洁v,尤其於增加土地供應上下了一番功夫,但始終住屋問題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到今年土地供應才真正到位,可見增供應對樓價的影響較慢,也反映政策需要持之以琚A否則修正需時。

人均面積公屋輪候待改善

他亦指,本屆政府於房策上合格,但有可改善的地方,好像未有制定人均居住面積,公屋輪候時間太長等都有待改善。

同時,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政府的房屋政策亦未見作出配合。近年長策會制定未來十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46萬伙,謝偉銓認為數量仍屬偏少,因為每年結婚人數約五萬多對,離婚人數約兩萬對,再加上時下年輕人需要個人空間,都演變成對樓宇的需求,認為每年的私樓供應大概要到三萬伙,才足以彌補之前供應不足的問題。

他期望,政府可以於資助房屋上提供更多階梯,給不同人士提供可負擔的居所,因為市場上對住屋需求有上升趨勢,但樓價仍然偏貴,供應應該按不同情況增加。另外亦要繼續積極覓地建屋,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議政府可以將新界土地的密度再放寬、填海等。

最近樓價下跌,他認為除經濟下行的因素外,樓宇供應上升亦是主因:「始終每年供應量由以前一萬伙增加至兩萬伙。」

批某些建屋程序過長

不過,他批評政府某些涉及建屋的程序愈來愈長,以前需要4年至5年的時間,現在可能要6年至7年,而社會不時有聲音對政策唱反調,都影響政策的成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