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以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東渡日本,希望學習日本明治維新成果,探索中國救亡圖存之路。在眾多中國留學生聚集的早稻田大學,就曾留下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的身影。
修讀政治 發表文章
1913年冬,李大釗獲資助前往日本留學。他住進東京牛込區戶塚町520番地的基督教青年會,學習日語和英語。1914年9月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
當時早稻田大學每年要接收中國留學生數百名,學制一般為兩年,學滿後通過選拔考試可進入本科與日本學生一起學習。
日本學者森正夫在研究中找到了李大釗的成績單,發現李大釗曾跟隨浮田和民教授學習國家學原理、跟隨美濃部達吉教授學習帝國憲法。
1914年夏天,李大釗結識了當時一同留學日本的章士釗,後來在其創辦的《甲寅》雜誌中擔任主要撰稿人。回國後,在北京負責《甲寅》的編輯工作。
日本李大釗研究專家、愛知縣立大學準教授川尻文彥指出,李大釗在日留學期間,發表了一系列政治色彩濃厚的文章,如《國民之臥薪》、《厭世心與自覺心》、《民彝》、《新生命誕孕之努力》等,這些文章都反映出李大釗深切的憂國憂民之心。
反抗日寇 輟學回國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自發的反抗鬥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中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的愛國志士。1915年12月,袁世凱在全國人民反對聲中宣佈稱帝,1916年初夏,李大釗中斷學業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