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今天(7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社論《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社論指出 ,歷史在千百萬人的奮鬥中展開壯闊畫卷。今天,我們黨迎來95歲的生日。走過95年崢嶸歲月,理想從未因時間流逝而變老,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執政黨久而彌堅,煥發着蓬勃生機。
以強烈憂患意識作警醒鞭策
95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從民族危亡的困境出發,尋找中國人民通往幸福、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道路。95年波瀾壯闊,中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光明前景。67年勵精圖治,一個曾經飽受屈辱的國家重新走上康莊大道。38年改革開放,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壯麗史詩,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如今,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執政近67年的中國共產黨,早已不再是創始之初那個力量單薄的小黨。然而我們黨始終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警醒自己、鞭策自己。直面「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以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鈣質,以嚴明政治紀律統一全黨意志,以堅決懲治腐敗保持肌體健康,以狠抓作風建設樹立良好形象,一系列抓鐵有痕的行動,為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為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天的中國,正攀行在通向又一個高峰的最具挑戰性的路上。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我們就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的復興與一個政黨的發展,形成了跨越一個世紀的命運交織。激發走向百年政黨的力量,推進民族復興的征程,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引領經濟新常態、破除改革阻力、激發創新活力,哪一項都不是「愉快的郊遊」。越是這樣,就越要鍛造更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永葆人民政黨的生機活力,激發走向未來的巨大力量。
須築牢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
走向未來,必須堅守信仰、不忘初心,鑄造經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近一個世紀以來發憤圖強的歷史,也是共產主義理想在東方大地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歷史。正是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捨生忘死、公而忘私,推動這個曾經山河破碎的國度走向獨立、走向富強。走向未來,必須植根人民、團結奮鬥,築牢與人民群眾生死相依的血肉聯繫。今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依然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依然是歷久彌新的永恒課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向未來,必須從嚴治黨、強黨興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人間正道是滄桑,奮鬥者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95年過去,潮平海闊,千帆競發,只要我們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的信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不斷自我超越的動力,我們黨就一定能夠永葆生機活力,把中國夢的華彩篇章書寫在神州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