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正如世界上很多已發展國家一樣,香港貧富懸殊情況嚴重,因此除了扶貧外,令基層得以脫貧十分重要。扶貧委員會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主席、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現屆政府的確在扶貧工作上做了很多工夫,令市民獲得基本保障,但弱勢社群向上流動的機會依然不足,認為港府必須加大力度研究香港宏觀經濟的發展,在就業培訓方面多做工夫,讓窮人有一條清晰的脫貧路。
政府確積極扶貧 仍欠退保
蔡海偉指,香港特區自回歸以來,貧富懸殊情況不斷加劇,堅尼系數由1996年的0.518擴至2011年的0.537,且未有收窄的跡象,基層生活並無明顯改善,惟貧窮人口數目近年尚算平穩。他解釋,2003年沙士後經濟差,港府縮減了不少開支,更有數年是「無為而治」,並無土地規劃及供應,直接影響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
蔡海偉續說,公屋的扶貧效果十分明顯,輪候人數一度由1996年的15萬減至2006年的11萬,10年後的今天卻已急增至28萬,三四人家庭要輪候6年之久。
他指出,現屆政府的確在扶貧工作上做了很多工夫,包括先後實施最低工資、長者生活津貼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但由於過往有十多年政策近乎空白,以致現時「追得很辛苦」,「特別是公共房屋的供應減慢。」
他強調,港府現時的扶貧策略提供了一個完善的安全網,令市民獲得基本保障,如今主要欠缺退休保障,而個別群體亦欠缺一個公平的向上流動機會,例如單親家庭子女。
盼續設溝通平台 助弱勢上流
他說:「數據亦顯示,較高收入家庭的小孩,入讀大學的比率為較低收入家庭小孩的2.5倍。」因此,扶貧委員會亦盡量提供多一些資源去援助少數族裔及有學習困難的弱勢群體。
蔡海偉指,扶貧委員會為社會各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平台,亦讓民間有渠道與政府溝通,是比較成功地接觸基層的舉措,他認為下屆政府必須繼續設立。
他又指出,香港自1998年後便再無長遠的福利服務規劃,促請當局盡快重新開展,「缺乏規劃便是特區政府過去最大的不足之處,但其實所有炡ㄜn提早規劃,公屋都可能需時10年,不可能今天發現有問題才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