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去年大獲好評,本港資深戲劇人、進劇場聯合藝術總監陳麗珠於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讀劇馬拉松》選讀的莎拉.肯恩《4.48 Psychosis》,今年她將之搬上舞台,更演出英語及粵語兩個版本,自然期待。可惜因事,只能看到英語場,未能比較兩個版本的異同。
肯恩這個劇作一般譯作《4.48精神崩潰》,陳麗珠卻選擇另起譯名─《莎拉.肯恩在4.48上書寫》─如斯譯名正好顯示了她對這個劇作的看法─這不是肯恩在精神崩潰時寫下的遺書(她完成這劇本不久便自殺身亡,還不及看它搬上舞台),而是她在患病時,以無比清醒的心思書寫這個世界。
肯恩這個劇本「自由」得很,也反映了她着重對文字、語言的探索和實驗,而非舞台如何呈現或處理--除了一行行詩般的台詞,沒有特定人物角色、舞台指示。首演導演用了三位演員,在香港看過的波蘭製作,演員更多,舞台龐大而陰森,頗符合我們對《4.48》場景氣氛既定的想像,但陳麗珠卻反其道而行,舞台相當素淨,金屬枱面配白瓷磚牆,自然叫人想到冰冷無情的醫院,加上架在一旁的鋼梯,更叫人想到這是劇中人思考與觀照世界的斗室/病房。
兩面觀眾席的設計又像是在旁監控着舞台,看陳麗珠如何以身體和聲音去呈現肯恩的文字。這是相當大膽的處理,對演員的要求也相當高。陳麗珠在投入與跳出間處理得不錯,我們在其中看到肯恩文字中的世界,也看到陳麗珠如何消化及融合內裡的意象和心理狀態。不過,當她跳出「角色」,走到台下叫觀眾讀出一段台詞時,那「出」是稍微突兀,若要與當下接軌,將觀眾與劇本呈現的世界連在一起,似乎還需再想想如何處理。至於最後的血洗白牆,視覺效果很強。
雖說這是獨腳戲,但有三位現場演奏音樂,其中一位更聲演了相信是「醫生」角色的對白。現場音樂頗能呼應演出的呼吸與節奏,但總覺得演出太多聲響,人聲、樂聲或兩者交織,自己總覺得寂靜的時間可以多些又或者長些。但整體還是一個上乘的演出,也反映出肯恩這個劇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繹可能。
文:江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