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打針仍中招?

2016-07-20

湯禎兆

上星期引起家長恐慌的最大新聞是「本港出現今年首宗兒童感染入侵性肺炎鏈球菌死亡個案」。四歲女孩已有接種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疫苗,醫生回應是「但估計體質虛弱,病菌最終突破疫苗抗體」。

疫苗抗體真的有用?原來只有五成作用。數年前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黃永堅說:「只接種七價及十價疫苗,而無接種十三價疫苗的兒童,感染血清三型或十九甲型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沒接種過任何肺炎疫苗的高出三倍......由於患者打了七價及十價,就令其沒有七價及十價的血清型菌在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他打了針壓低了其他菌,另外的菌就生長較多。」這已不是疫苗有沒有效用的問題,而是會造成反效果。十三價其實也一樣,因為肺炎鏈球菌型號超過九十種,無可能完全涵蓋,接種疫苗後,反令其他型號更惡-這一點黃教授解釋得非常清楚。

「衛生防護中心公佈指,該名四歲女童於七月一日開始發燒、咳嗽、流鼻水及氣促,七日內先後向兩位私家醫生及聖保祿醫院求醫,及後被轉送到東區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七月九日死亡。」西醫不肯承認的,是他們對普通感冒束手無策,只能用壓抑性藥物紓緩症狀,令菌走不出來,稍有差池便愈入愈深,引起慢性疾病如敏感,甚至神經問題。以上例子如很多死於感染的孩子一樣,一是接種了沒用甚至反效果的疫苗,二是看過多位醫生,重複用藥,務求在短時間裡去除病徵,結果病徵沒有了,孩子也失去了。

西醫常說,一定要吃止咳藥,否則會變哮喘或支氣管炎或肺炎,實際情況卻是你愈不讓身體咳,以後一定加倍奉還。要止咳,不如不吃西藥,只暖敷背部,我敢說一定較只吃西藥長遠更好。但我們現在都擔心,一咳就驚,一燒就按,孩子的身體變了戰場,左壓右壓,只會令體質愈來愈弱。

沒有吃過西藥的孩子,只要注意家居清潔,多游泳和做運動,練好肺容量,晚上做好關節保暖,就算病也不會太辛苦,一個星期大多好了,為何要不斷用藥而令他們冒死亡的風險呢?

西醫說:「當感染的病人有氣促或黃痰,很有機會代表病情轉差,或將出現肺炎等併發症。」氣促時只要身體保暖,特別是腳部的肺反射區,以及肺俞,情況不會太差。至於黃痰,有痰咳得出是好事(都看見顏色了,那是菌和白血球打完仗的屍體),不要嚇壞父母!通常有痰,就是要讓孩子咳出來,多拍痰和喝暖水,千萬不要阻止它們走出來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