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傳銀行閂水喉 地王項目停貸

2016-08-02
■圖為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展示人民幣、美元。中新社■圖為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展示人民幣、美元。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日前,一份某商業銀行叫停貸款地王項目的文件在網上流傳,其中顯示原則上不介入2015年三季度以後拿地且土地成本過高的項目。業內認為雖然尚無正式監管部門出台政策,但可以窺見開發商融資成本和風險正在提高,各方對資產泡沫化的擔憂也在加劇。

從文件來看,該銀行在房地產行業的項目准入標準上要求加強前端融資管理,對全國前20名的房企,融資比例不超過土地成本的60%,其他房企則不超過50%,原則上不介入2015年三季度以後拿地且土地成本過高的項目。

「雙高」惹資產泡沬化憂慮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全國地王層出不窮,但其中不少都是房企加槓桿後拿地行為,高槓桿和高債務顯然已經引發各方對資產泡沫化的擔憂。且開發商可以期望地王拉升房價,但開發的錢卻又從銀行貸款,一旦有違約情況,等於全部都由銀行做冤大頭埋單。

據了解,按照監管要求拿地流程,開發商必須用自有資金拍地,拍到地後抵押給銀行,此後銀行才可發放貸款,用於下一步的開發工作。

不過實際操作中,卻屢屢發生很多銀行貸款給開發商拿地現象,且按照銀行對該開發商的認可程度,槓桿倍數也不盡相同。

目前超額瘋狂拿地的開發商並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信達地產上半年拿地總金額已接近16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按其去年年報計劃,今年全年的土地投資額是80億元。

不過面對抑制房企的高槓桿問題,監管部門尚未有明文出台,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該銀行出台此文件不排除是有試點效應。

顯然開發商也是更怕監管部門的介入,因為僅僅是銀行的叫停貸款,並不能完全阻止房企對槓桿資金的獲得。不過業內普遍認為,距離監管層面文件出台的時間或將不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