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進入尾聲,卡通片《捉妖敢死隊》才悄悄上映。雖然電影標榜集合《怪誕屍新娘》系列創作班底,又以捉妖為主題,但神怪並不是它最大的賣點。中文譯名叫《捉妖敢死隊》,起初以為是類似《超人特攻隊》的合家歡動作片,原來也不是。海報上的「笑俠現身」也不過是宣傳口號,笑位其實不多。如此看來,這班捉妖敢死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電影主要講述家寶(Kubo)四出尋找裝備,逃避月神追殺。乍看之下,還是離不開成長、尋找和復仇等主題。但好看之處在於種種值得細味的設定,例如Kubo善於以樂聲賦予紙張生命,將紙張摺疊幻化成不同物件。這種轉換與變形,正好呼應Kubo母親化身為猴子,父親被魔法變成甲蟲。雖然電影中充滿摺紙、武士、鯉魚等日本元素,但這種生命的變形與循環,大可與老莊哲學連上一脈。
另一個有趣的設定在於月神追殺Kubo,旨在取其眼睛。原來月神就是Kubo外公,因為不甘女兒戀上凡人,生下Kubo,於是要取其眼睛,讓他看不見人間的愛恨情仇,自然放下仁心,跟月神回到天國。一雙眼睛,看出隔代人兩種不同的價值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感受善惡,還是在永恒的時間中變得無情?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起《不赦島》中的尖銳提問--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捉妖敢死隊》的結局同樣值得一讚。Kubo最後的武器並不是什麼驚世裝備,而是繫上母親的頭髮和父親的弓弦的樂器,由此道出回憶就是最強的魔法。不僅如此,月神被打敗後變成失憶老人,Kubo和一眾村民為了讓他重回正道,紛紛為他編造行俠仗義的經歷,以假的「回憶」作為他改邪歸正的力量。
在捉妖和魔法背後,還是可以看出《捉妖敢死隊》對現實生活注入的一份安慰、一點溫暖。生命中總是人來人往,如果故人注定留不住,就在仙鶴西去之時,讓回憶成為生活中最強的魔法。■文:鄺文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