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忘黑白電視年代 萬人空巷圍坐觀賽
深圳市民黎明今年71歲,已經是中國女排30多年的鐵桿球迷。每一場比賽,他都為女排姑娘的扣殺而叫好,也為她們在低谷的狀態而揪心。從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到現在的平板電腦,黎明緊跟時代步伐,掌握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比賽訊息。他坦言,在黑白電視機的年代,萬人空巷圍着電視機觀看女排比賽是此生最難忘的回憶。 ■香港文匯報記者 熊君慧 深圳報道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賽中,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的戰績為中國首次奪得三大球比賽(足球、籃球和排球)的世界冠軍。
小屏幕僅14吋 師生喜看直播
當時中國普通家庭沒有電視,只有個別單位有黑白電視。「經常是十幾吋的黑白電視機前,裡三層外三層聚滿了人,看得激動、過癮。」上世紀80年代,黎明在長春市一所重點中學任校長,方圓五里之內就只有學校唯一一台14吋黑白電視機。女排比賽時,很多人不甘心在家裡聽收音機直播,便想辦法到學校去「蹭」電視看「真人」比賽,學校老師一時成了「香餑餑」,成了被托關係走後門的主要對象。
爭看觀眾太多 派發手寫「門票」
電視原本放在學校接待室,那裡只能容納二十多人。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女排比賽直播,作為一校之長,黎明果斷決定:把電視機搬到大會議室。他未預料到,校園裡一下子擠進了很多人。情急之下,黎明想出一個點子:讓老師臨時手寫一批「門票」,原則上學校師生有觀看權。「拿到票的幸運兒無不激動萬分,心情堪比現在拿到奧運會比賽門票。」他回憶,大家憑票進場看比賽,但座位有限,很多人是站着看比賽。距離遠的觀眾其實已經看不清楚小小的電視屏幕了,但熱烈的氣氛讓他們也激動起來。會議室門口和窗外還有一些不甘心離開「聽比賽」直播的「觀眾」。
「雪花」乍現掃興 全程手扶天線
論清晰度,當時的黑白電視完全不能跟現在的高清電視相提並論,電視信號也不穩定,屏幕上經常出現「雪花點」。每到比賽關鍵時刻,「雪花點」若出現,人們便急得直跳腳,不停地有人跑出外轉動電視天線,室內天線乾脆就讓人用手扶着,直到比賽結束。
原本是最不願意用「特權」的黎明,遇到女排比賽,他總是毫不客氣地給自己留個「嘉賓座」,過足癮。直播過後的轉播賽,他依然每場都追看。雖然早已經知道了結果,但他的情緒依然受場上氣氛主宰,贏球時欣喜若狂,輸球時唉聲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