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貴州女巧傳蠟染刺繡 創辦公司年銷售額逾900萬

2016-08-31
■蔡群86歲的媽媽正在紡紗織布。 記者李昌鴻  攝■蔡群86歲的媽媽正在紡紗織布。 記者李昌鴻 攝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蠟染刺繡是苗族的一項傳統技藝。當地人蔡群利用從祖輩學來的蠟染刺繡手藝,在貴州省和畢節市的支持下,變身蠟染刺繡老闆。目前,她聘請了300多位苗族同鄉,她的老媽媽織布,她的女兒和她姐姐8歲的孫女也在傳承她的蠟染刺繡。這些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工藝美術品已遠銷香港、美國和韓國等,去年銷售額達8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港幣930萬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貴州報道

坐成長排的苗族女人和女孩十分細心地用蠟筆蘸着黑蠟,在燈火上迅速地烤過之後,便在棉麻布上畫着龍頭魚尾花紋,她們一筆一筆精細地畫着,不敢畫錯一筆。而蔡群86歲的老媽媽在一旁手腳麻利地織布,她用腳踩着傳統老式織布機,手不停地扔着梭子,棉麻布便慢慢地織出來。就是這樣一家蠟染刺繡公司,一年可以賺錢800萬元,在許多人看來似乎難以置信。

蔡群解釋,她將苗族服飾文化通過創新的手法融入蠟染刺繡中,她的工藝品最大的特點是在棉麻布上蠟染苗族的龍頭魚尾紋和蝴蝶等,象徵幸福和年年有餘。她們的蠟染工藝品紋路漂亮又充滿了少數民族風情,因此廣受國內外顧客的歡迎。

技藝傳女不傳男

蔡群告訴記者,目前,她們的每件產品少則賣200至300元,多則賣到400至500元甚至更高,已遠銷香港和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去年銷售額達800萬元,幾乎每年銷售都有數成的增長。記者看到,她20多歲的女兒也在一絲不苟蠟染刺繡,已基本上是一個熟手。而她姐姐8歲的孫女也前來學習和模仿。據了解,這項技藝的傳承是代代相續,並且是傳女不傳男。蔡群公司的產業化發展無疑大力推動當地苗族工藝文化品的熱銷,也帶動了本地村民致富,成為畢節和貴州一大特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