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策略,其中在人才交流方面,計劃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以吸引「一帶一路」精英到港讀書,卻引起社會不少爭議。
港大副校長(研究)賀子森引述其於新加坡的經驗指,吸納外地人才的策略在當地由來已久,亦行之有效,認為香港的類似做法,對學生本身及社會都有裨益,可望達至共贏。
吸納海外優才可達「三贏」
除了「一帶一路獎學金」外,港大今年初發表的未來十年發展願景計劃草案中,也提及「一帶一路」將能為該校帶來與內地和亞洲各國進行夥伴合作的絕佳機會,強調該校聚焦國際之餘亦重視亞洲視野。
就部分人對有關發展策略有疑慮,賀子森認為,「一帶一路」及相關國家與地區,對部分港人而言可能有點陌生,但從其策略思維而言,於不同地方包括其熟悉的新加坡實行已久,「新加坡海外合作層面非常成功,她自知地方很小,只有加強合作才有生存空間。」
他提到,新加坡多年前開始已經焦點吸納印度、中東、東歐等精英學生,「他們在各自的國家中為Top 0.1%的優才,把他們帶到新加坡的實驗室參與研究,成效當然會高」,這些人才出國讀書或工作可培養國際視野,業界亦可得到人才,而其研究成果有助社會發展,達至「三贏」。
長遠人才培養 不以遷留評得失
至於精英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會否轉到歐美或返國發展,賀子森則指,人才是否留低主要視乎一個地方的發展,又笑言自己便是因為香港條件優越,而於去年從新加坡回流。
他並強調,人才培養從不應短視,絕不能單以畢業後「留下不留下」評論得失,「即使他們學成離港,建立起的人際網絡不會就此消失,誰能說準他們日後不會回流?又或者若干年後在港設公司發展生意,或捐巨款回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