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永久自行車、賬房先生的老賬本、遊街郎中的虎鐺、送水送煤車上的駝鈴......北京鐘樓旁的「老物件陳列室」裡,1,300多件展品勾畫出了你見過的老北京。
館內有印着孫中山頭像的民國紙幣、喝大碗茶用的藍花瓷碗、茶館裡的長條板凳等,涵蓋了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你說這些『鍋碗瓢盆』有啥看頭?這就是我們那些回不去的日子。」家住安定門的孫先生今年70多歲,是在鐘鼓樓邊上長大的老北京,經常到老物件陳列館裡溜達。他表示:「這和別的博物館裡面的皇家典藏不一樣,這裡的每一樣都是老百姓用過的物件兒。沒有一個是咱陌生的,有些東西,自己家裡的老人們手裡還能有個幾樣。」
館長:收藏傳承是記錄歷史
老物件陳列室位於古老鐘樓旁邊的鈴鐺胡同一個典型的四合院內。陳列室大約30平方米,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藏品上千件,只留下了兩條窄窄的通道供遊客參觀。
館長王金銘今年60歲,自2008年起便在鐘樓下開了這家私人博物館,主要收藏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北京老物件,免費展出。目前該館藏品數量高達10萬件,展出的僅是百分之一。
王金銘個子瘦小,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話,他準備退休後給每一個物件拍個照,量量尺寸,寫寫藏品介紹。「我一個普通老百姓,在能力允許下把老物件收藏並進行傳承,這才是真正記錄歷史,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錢不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才是。」王金銘說。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