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透視創新大潮 把握未來大趨勢

2016-09-12
■亞歷克.羅斯。攝影:Stephen Voss  天下文化提供■亞歷克.羅斯。攝影:Stephen Voss 天下文化提供

編者按:機器人、尖端生命科技、金融程式編碼化、網路安全,以及大數據,是推動未來二十年全球經濟社會變遷的關鍵產業。身處這數位大潮中的我們,如何能把握未來的方向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在台灣天下文化出版的《未來產業》一書中,創新專家亞歷克.羅斯為讀者作出了精彩的解讀。羅斯是美國著名的創新領域專家,曾出任奧巴馬網絡選戰的幕僚,之後又擔任希拉里的資深創新顧問,落實以社交媒體推廣外交的方針。在本書中,他結合敘事與經濟學分析,以平易近人的語調為讀者剖析未來世界的運作趨勢。本版節選該書前言的部分文字,向讀者們介紹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經濟趨勢巨著」。■文:亞歷克.羅斯 節選自《未來產業》(台灣天下文化出版)

全球創新大潮

無論在生命科學、金融、戰爭或農業領域,你想像得到的科技進步,都早已有人在設法開發和將之商業化。

有更多地方成為創新商品化的搖籃。在美國,科技突破不僅來自矽谷、波士頓附近的128號公路,以及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園區(Research Triangle),也開始出現在猶他州、明尼蘇達州、華盛頓特區,以及維珍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郊區。科技突破也不是美國人的專利。

仰賴廉價勞力推動經濟成長多年後,印尼、巴西、印度和中國的30億人口開始逐漸展現創新的潛能。面向太平洋的拉丁美洲國家,包括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似乎已找到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定位。擁有高技術勞工的歐洲市場正催生許多新創公司,令矽谷又嫉又羨,充滿潛能的小國愛沙尼亞的整體經濟似乎已變身電子經濟。

非洲同樣因創新而改變,即使在剛果難民營,像手機這樣的簡單科技都讓人與資訊產生前所未見的緊密連結。非洲創業家正在改變非洲大陸的面貌,推動發展,開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企業。

從開創新商業模式到挑戰舊專制政權,擁有新能力的公民和公民網路在全球各地,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挑戰既有秩序。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能讓半身麻痺者開始走路的機械服和能溶掉某些癌細胞的藥物,也看到電腦編碼除了充當國際貨幣,還能變身武器,摧毀遠端基本設施。

全球許多國家都面臨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斷裂的困境,人民普遍覺得愈來愈難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向前邁進。

創新創造希望,也帶來危險。相同的力量可以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和福祉,也讓駭客得以竊取你的身份或駭進你的家。電腦既能加快分析法律文件的速度,也能縮減職場上所需要的律師數目。社群網站既能打開大門,建立更多聯繫,也能形成新的社會焦慮。數位化支付方式雖然促進商務,也導致新形態的詐欺。

未來產業趨勢

本書頭兩章〈機器人來了〉和〈人類機器的未來〉探討機器人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尖端科技如何改變我們工作形態與生活方式,同時對我們的生計與人生也帶來巨大(但不均)的影響。隨着機器人日益普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掀起全球經濟革命,可能如同過去的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數位革命般,對勞工帶來嚴重衝擊。同時,由於生命科學的戲劇性發展,人們可以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健康──至少對負擔得起的人而言是如此。不過,有些人已佔據有利位置,有能力創造或採用新的科技突破,有些人則可能進一步被遠遠拋在後頭,我們從機器人科技和生命科學獲得的經濟回報可能無法公平分配給所有人,因此社會必須找到新的調整方式。

〈金錢、市場與信任都變身編碼〉和〈當電腦編碼成為武器〉(第三章和第四章)檢視電腦編碼在實體和虛擬經濟領域的新應用,如何改變兩個傳統上由國家控制的領域:金錢及武力。快速發展往往帶來不穩定。應用電腦編碼進行商務會提供新的機會,讓世界各個角落的小老百姓都能接收、持有、花費或匯兌金錢。但同時,我從國務院辦公室和白宮戰情室的制高點,看到有個未來產業已從原本提供後勤支援的資訊部門,轉變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破壞力最強的產業之一:我指的是電腦編碼變身武器的趨勢。這些發展加總起來可能創造新機會,但也讓心懷不軌的惡勢力能力大增,為國際經濟帶來系統性的傷害。

〈數據:資訊時代的原料〉和〈未來市場的地理學〉(第五章及第六章)則檢視大數據帶來的廣闊天地,以及地緣政治加諸於全球市場的限制。土地是農業時代的原料,鐵砂是工業時代的原料,數據則是資訊時代的原料。網際網路已成為龐雜資訊的汪洋大海,但如今我們可以設法連結這些資訊,從中汲取可操作的商業情報。過去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目標式廣告,如今大數據已成為更廣泛的企業應用及解決長期社會問題的工具。

讓女性享有更多權力

未來的產業一方面誕生於目前的地緣政治結構,另一方面也會改變地緣政治結構。20世紀的政治制度與市場的主要差異在於左右的對立;到了21世紀,則出現在開放性的政治經濟模式與封閉式模式之間的落差。由於新的競爭與政治現實,世界各地出現各種混合模式,最後兩章便在探討哪些市場能帶動未來的永續成長和創新,企業領導人如何明智選擇在何處投入最多時間和資源。

對競爭力的探討是貫穿本書的主軸──社會、家庭和個人要如何成長茁壯。全球最懂得創新的國家和企業對於如何強化他們最重要的資源(人才),逐漸產生文化上的共識。而創新文化的最佳指標莫過於讓女性享有更多權力,想強化競爭力的國家或企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設法在政治和經濟上整合女性的力量,並提高其自主權。任何社會如果無法克服負面的文化傳統,改變對待女性的方式,將會在下一波創新浪潮中失敗。全球最封閉、限制最多的國家都在最近一波創新中缺席,如果不進行實質變革,這些國家不可能孕育出未來的產業。創新不會在封閉的環境中誕生,而創新的公司會繼續遠離性別政策落後的國家。

本書最後探討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協助下一代做好準備,能在未來不斷改變與激烈競爭的世界裡脫穎而出。一個人最重要的職務莫過於為人父母,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承接的世界將與我們的世界大不相同。我們可以向本書描繪的諸多創新者汲取智慧,讓我們自己和下一代都做好因應下一波經濟挑戰的充分準備──而下一波經濟現在已經開始了。

注:文中小標題為編輯添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