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初,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向全體員工發出通告,指因數碼聲音廣播發展業務未如理想,決定結束營運,把牌照交還政府,而大部分員工將會工作至9月7日,共有113名員工受影響,是繼鳳凰優悅(URadio)後再有一間數碼廣播電台結束營運。目前,除了港台外,只剩下新城電台仍有數碼頻道。當初滿有信心推行數碼聲音廣播,現今卻落得兩間電台相繼交還牌照的局面,究竟在過程中有何阻力,數碼廣播在港又能否重見曙光呢?■策劃:焯羚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前身是於2008年獲得政府發牌的雄濤廣播有限公司,由名嘴「大班」鄭經翰創立,在2012年, DBC7條數碼頻道正式啟道。原本共有四間電台機構營運數碼廣播,但鳳凰優悅於2015年因財政問題宣佈交回牌照。
「手機的發展是快得令人難以估量,所以數碼廣播是注定失敗的。」前新城電台台長朱明銳不諱言看淡數碼廣播在本港的前景。對於數碼廣播的失敗,朱明銳作了幾點分析。首先,他認為數碼廣播最大的敗筆卻是敵不過手機的發展。
他指出手機的發展之快令人難以估量,「手機也是行數碼的,而只要apps一推出,各樣功能亦應有盡有,但重要的是數碼廣播是需要支付廣播牌照費、亦需要建立和維修發射站,但手機則不用。」翻查相關文件顯示,數碼聲音廣播每年牌照費不菲,單就固定費用而言,DBC每年需支付達三百七十多萬的廣播牌照費,而新城電台每年的固定費用亦達二百八十多萬。雖然傳統電台亦要支付牌照費,但FM的性用相對較多,而手機的apps更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他又指出雖然數碼聲音廣播自有其優點,包括較好的音質、亦能提供文字及圖片訊息,與聽眾有少許互動,但始終FM的音質並非太差,已能滿足一般聽眾,因此兩者的明顯感並不大。
模擬廣播牌照費(固定費用)(列表形式顯示):
商業電台:$4,343,300
新城電台:$4,343,300
數碼廣播牌照費(固定費用)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3,729,794
新城電台:$2,873,126
科技發達打敗數碼廣播
他認為初期汽車並未允許安裝數碼收音機無疑是影響了其發展。因為除了職業司機外,汽車的擁有者就是中產人士,但當初根據運輸署的《道路交通規例》,私家車、的士及輕型貨車並未允許數碼廣播收音機,因而未能順勢吸引中產人士青睞,結果累及節目收聽率,自然連帶影響廣告收益。
汽車政策落後欠政策支援
8月8日DBC宣佈交還牌照,行政總裁羅燦在會見傳媒時,批評政府政策欠缺支援。他指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出在汽車政策上。除了朱明銳提及的有車中產階層,職業司機亦是另一個電台的「主要消費群體」,因此為了向職業司機推廣數碼廣播,DBC亦不惜工本,投入數千萬元,為的士司機免費安裝數碼收音機。羅燦指出現在的汽車基本上聽不到數碼廣播,直斥政府在推出數碼廣播時沒有同時檢討汽車政策。他表示香港有近六七十萬輛車,即使現在所有進口新車都允許安裝FM和DAB(數碼聲音廣播),亦最少起碼十二年才與FM打平。
然而,最致命的還是數碼收音機在汽車上未能發揮其優勢。數碼收音機其中一個最大的賣點是能提供文字及圖片資訊,但運輸署要求車輛在視像顯示器與停泊「P」檔或停泊制動器之間安裝一個有效的聯鎖,使數碼收音機所顯示的圖像或視像信息只可在停車時才可顯示,意味着行車過程中禁止顯示圖像。羅燦與DBC節目主持鄭啟泰均批評運輸署的政策有問題。羅燦認為數碼廣播的賣點就是能傳輸文字與圖片,但運輸署卻以安全理由禁止數碼收音機在行駛過程中顯示相關圖像,這無疑削弱了數碼廣播的吸引力。因此羅燦認為在此情況下數碼廣播難以經營下去。鄭啟泰亦批評政府與運輸署缺乏溝通。
電台廣播生態改變
DBC節目主持人鄭啟泰表示電台行業在過去十年面臨重大衝擊,他指出其他電台都並非以收聽率為最大收入來源,主要是靠做表演節目、幫客戶做講座或舉行活動作收入來源,因此電台行業面臨的競爭很大。同時他亦補充了幾點。首先他認為在發射站方面尚未完善,有些地方依然未能接收訊號。查看資料,數碼廣播在香港地區共有七個主要發射站,隨後在慈雲山、砵甸乍山及元朗374山亦興建了補點發射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解釋現時的覆蓋率已接近百分之八十五。但據悉在新界的某些地區仍然未有訊號覆蓋,如資料顯示馬鞍山仍有部分地區未能覆蓋訊號。問及對於政府未有停止模擬廣播的看法時,鄭啟泰坦言很多國家曾推廣數碼廣播均不成功,若果在模擬廣播及數碼廣播均存在的情況下,加上在發射方面及汽車收音機方面能做得好些,那數碼廣播亦可能行得通。
當日羅燦會見傳媒時曾強調DBC的同事已經很努力經營、變陣,可以做的都做齊,從多方面入手,包括傳統廣播、電視、手機、網站及社交媒體,不停地改變,可惜短期內看不到改善情況。鄭啟泰亦表示手機及互聯網難以令數碼廣播普及。的確,雖然利用手機、電視及互聯網等收聽數碼廣播看似方便,但事實又會有多少人透過上述途徑收聽數碼廣播呢?當數碼廣播結合了這些途徑,又得面對其他節目、視訊的競爭,甚至是全世界資訊的競爭。況且現在網絡電台百花齊放,網台不需要牌照費,經營成本低,因而衍生了各類型的的網台,節目內容應有盡有,予模擬及數碼廣播電台極大衝擊。
未停模擬廣播阻礙發展
自DBC宣佈交還牌照以來,有學者及相關人士批評政府未有同時停止模擬聲音廣播,阻礙數碼廣播發展,但政府在2010年2月公佈數碼聲音廣播服務發展框架,裡面載述香港數碼聲音廣播服務的政策及推行計劃便有提及到「政府沒有計劃終止AM/FM模擬廣播服務」,因此經營者理應預料到傳統電台會繼續營運。傳統電台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聽眾群,要改變聽眾的習慣確實需要時間。而電台的節目是否吸引,亦是吸納聽眾源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早期DBC不惜工本,為的士司機安裝數碼收音機,但司機有否為此而收聽DBC的節目呢?記者訪問了新界的士司機魏先生,他表示的士雖然有安裝數碼收音機,但自己卻甚少收聽DBC的節目,反而會收聽傳統FM的節目,他表示自己較常聽港台,因為港台的節目較合自己心水。亦有司機表示欣賞DBC的做法,「有多個選擇始終是好事。」其實DBC也有其音樂頻道,正如鄭啟泰所言,DBC的音樂頻道提供了不同類型的音樂,既有為少數族裔而設的音樂頻道,亦有戲曲、華語等,迎合不同聽眾的口味。雖然如此,但同時亦要面對其他電台的競爭,例如香港電台第四、第五台及普通話台(非數碼頻道)亦提供多不同類型的音樂節目可供選擇。免費為的士安裝收音機固然能讓更多人接觸數碼廣播,但正如朱明銳所說,「電台應是用節目內容去吸引聽眾收聽,而非免費安裝收音機利誘聽眾收音,不要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