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喜博士 中西區區議員
今屆立法會選舉已結束,這是違法「佔領」行動和政改方案被否決後的首次換屆選舉。選舉過程和選舉結果反映香港政治版圖發生變化,當中激進「本土」勢力的冒起令人關注。雖然激進「本土派」不少當選者取得高票數,搶佔了傳統反對派的席位,風頭一時無兩。但是,香港要發展,要邁步向前走,始終是眾望所歸,亦最符合市民的利益。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應該讓社會從政爭回歸冷靜,由政治掛帥回歸發展經濟民生,這才是更重要的,是廣大市民的期待。評論立法會議員的表現,關鍵還是看政績。
立法會的力量對比,以往一直有建制派和反對派之分。此次立法會選舉,傳統反對派得票率及議席都明顯減少,而且多位傳統反對派的「大佬」名落孫山;另一方面,激進「本土派」異軍突起,搶走了傳統反對派的議席,傳統反對派遭激進「本土派」狠狠鎅票,反對派的碎片化經已成形。
然而,選舉歸選舉,現實是現實。未來在立法會中,激進「本土派」是繼續按激進路線橫衝直撞,還是改弦易轍,理性務實地為市民關心的經濟民生做實事,直接影響香港市民未來福祉。所有負責任的政治人物,都不能只講政治理念,不理實際,不以市民的福祉為念,激進「本土派」也不例外。
不錯,為贏得選舉,喊喊抗爭口號,或許更能博取掌聲,有利爭取選票。當選議員之後,就要看政績,而政績就要靠功課,要真正交出功課,就要務實地與特區和中央政府合作,切切實實地在經濟民生方面做出成績。坦白說,沒有政績,空談「本土」、「自決」,只能令香港政爭惡化,最終能夠為選民爭取什麼?對香港是福是禍?所有香港人都必須冷靜思考。
作為立法會議員,萬事應以推動香港的經濟民生發展為先,其他政見都是旁枝附葉。立法會激進「本土」新貴們,若為博取支持者的掌聲光環,胡作非為,破壞議會倫理,破壞香港安穩,勢將誤己誤港。
對於建制派來說,在惡劣的政治氣氛下逆境取勝,保住議會大多數的優勢,已經不簡單。今後的挑戰和責任更大更重,建制派作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中流砥柱,更要迎難而上,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為保香港繁榮穩定、安居樂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未來立法會中不同政治力量、不同議員,不論建制派、反對派、還是激進「本土派」,誰對香港發展有益,哪個議員對立法會作出貢獻,相信很快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