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日前發佈名為《中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結果報告》,引起社會關注。據該項結果顯示,內地兒童正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有超一成的兒童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內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
據衛計委數據,中國兒童約為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6%,隨着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新生兒數量將在未來幾年呈遞增態勢,根據衛計委預測,未來每年將新增新生兒約300至400萬人,按此預計到2024年,內地兒童人口有望達到2.65億人。
傳統型和現代型污染並存
中國環科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科研創新基地研究員段小麗說:「可能在我們的概念中,總覺得現在是現代型污染處於主導。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是傳統型污染和現代型污染並存。我們國家仍然有7,500萬兒童是處於室內固體燃料燃燒(環境)的;3,500萬是飲用未經基礎處理的水的。而現代型污染,比如這個孩子日常活動場所(1公里)有工業企業分佈的,有3,800萬。周邊有交通幹道比如省道國道,這個有4,100萬。」
段小麗稱,有了中國居民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就可以做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在防範和禁止污染行為時,有了科學依據。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坦承,從這項報告可以看出,環境污染對健康影響不僅與環境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有關,還與人的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密切相關。他說,本次研究發現內地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有以下特點:一是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存在明顯的年齡、性別、城鄉和地區差異。以身體特徵參數為例,同一年齡段,男童身高、體重和皮膚表面積高於女童,城市兒童高於農村,華北、華東和東北總體高於其他地區。二是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從攝入量看,兒童單位體重呼吸量高於成人。他特別指出,兒童環境健康風險相關的暴露及防範行為也與撫養人的文化程度密切相關。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