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從家庭走入社區 酒香傳遞街坊情

2016-10-26
■街坊酒莊曾傑華■街坊酒莊曾傑華

酒不僅可以用來飲,同時也可以成為連接社區和街坊情感的工具。作為一個對腳下土地有着深厚摯愛的香港人,現於聖雅各「香港故事館」的民間學堂擔任釀酒導師的曾傑華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她希望可以透過酒的釀造,來帶出一種本土生產、本土種植的意識,從而令到大家對這片土地更有情懷。■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記者日前進入曾傑華的家,能夠看到用不同材料釀造而成的酒。這些酒在曾傑華看來,是一種極富象徵意義的社區符號,也是對自己母親的追憶。在時光的沖刷下,釀酒已經成為了她感性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曾傑華不停說:其實自己不怎麼能喝酒。

源於家族的兩種酒

曾傑華說,自己乃是主打梅酒,而這與自己的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她回憶說,外公很喜歡上山採草藥,然後釀造成跌打酒;而自己的母親則比較喜歡釀造養生酒。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曾傑華對酒也逐漸產生了興趣。

在曾傑華的回憶中,上一代香港人的生活顯然要艱辛很多。她告訴記者,母親見到日本的梅酒,覺得味道很不錯,但是很貴;而她飲過的一些紅酒,口感很好,但價格甚高。在這樣的情形下,自己的母親親自動手,選定例如青提、紅提之類的材料,自己動手釀酒。這樣的釀酒生涯,某程度上顯現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曾傑華表示,母親過世之後,回憶生活的過往和點滴,她覺得不能夠浪費母親的心血,所以決定將釀酒的工藝傳承下去。數年前,她大膽構想:可否在灣仔一帶自己種植果樹,然後以這些生果為原料進行酒的釀造呢?在與街坊的溝通下,他們在堅尼地城發現了一個休憩處,將從年宵市場上無法賣出的生果、花,購得之後擺放於此處,以作為釀酒的開端。雖然不久便被通知移走,但這一嘗試反而讓曾傑華和一眾街坊們覺得有必要將釀酒與社區進行深度的連接。所以,她開始找回外公當年釀酒的配方,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街坊酒莊便出現了。她說,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營造社區的精神。

一絲不苟 立足本土

釀酒在曾傑華看來,是一項非常嚴肅的活動。她表示,在自己的心中,釀酒的用料是非常嚴格的環節,在工序上不能夠有一絲疏忽。就材料的選取而言,她指出,乃是盡量選取本地的生果或是作物,向本地的農友購買。她特別向記者解畫說,很多人對香港有一種誤會,以為香港只是一個城市,沒有自我種植的產業存在;其實,在新界或是離島的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龍眼樹。

五年過去了,曾傑華覺得,目前的流動型街坊酒莊模式,仍舊是以家庭式釀造為中心,但是卻已經在社區中立足,產生了不可替代的本土特質。就自己的內心而言,她希望釀酒的工藝能夠傳承下去。她認為,如同自己當年向外公和母親學習釀酒一樣,自己的下一代,雖然並沒有專門學習釀酒,但是卻在不經意中,逐步掌握了釀酒的技巧,很多時候,生活的美妙之處,便是在這種無意之間。

釀酒,乃是為了服務街坊和朋友。在街坊與朋友的口口相傳中,曾傑華的酒鑄就了品牌。她特別記得,一個朋友在沙灘舉行婚禮,特別要了自己釀造的酒,這讓她的心中擁有一種欣慰的喜悅感。

期待小手作人有前途

曾傑華一點都不否認,手作式的街坊酒莊在香港生存很困難。她表示,僅僅以營養標籤為例,便會增加不少小手作人的成本。她對記者表示,很希望香港的小手作人在未來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經歷了數年,街坊酒莊帶給曾傑華的是一種本土情懷的驕傲感。在她看來,任何成功和幸福都不是必然的。的確,要擁有美好的生活,香港人需要自強。曾傑華非常希望,透過自己的街坊酒莊,能夠讓大家意識到:生果有時令,幸福非必然;喚起更多人能夠關注本土的農業生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