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每年約有300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新症,接受標準治療只有三成痊癒機會,患者中約三成人更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導致癌細胞過度活躍並出現抗藥性,傳統治療方法成效不佳,若未有合適骨髓移植,死亡率幾乎是100%。港大醫學院在多年研究之下,首次發現由植物提煉的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抑制劑作聯合治療,能有效殲滅白血病細胞,在副作用更少的情況下讓病人存活時間由數周延長至半年,為等候骨髓移植帶來希望。上述突破性研究剛於本月刊載於國際著名期刊《科學轉化醫學》。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12年開展研究,利用患者的白血病細胞進行體外藥物篩選,發現高三尖杉酯鹼對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團隊經一連串測試及動物實驗後開展臨床測試,招募24名已復發或難治的白血病患者進行高三尖杉酯鹼與FLT3抑制劑聯合治療,結果20名患者體內的白血病細胞3周後被清除。
副作用減 助患者延壽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如鴻表示,使用大劑量的高三尖杉酯鹼會導致病人出現心跳快及血壓高等副作用,有一定危險性,但若配合FLT3抑制劑作聯合治療,就能讓高三尖杉酯鹼劑量大幅減少,副作用減少之餘,兩藥在協同作用下效果更佳。他指新的聯合治療方法的副作用遠比常規化療輕微,體弱或年長患者也能應用。
梁如鴻續指,聯合治療能讓患者病情起紓緩作用,「由於骨髓移植只能在病情獲得控制的情況下進行,上述聯合治療法,能讓患者紓緩病情,有助患者接受骨髓移植。」
同時聯合治療亦能讓患者平均存活率由數星期提升至約5個月至6個月,有助未找到合適骨髓作移植或較年長的患者延長壽命。研究獲得初步成果,團隊未來將進一步研究如何改良現有的癌細胞培養及試藥方法,亦正尋找對付其他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令更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
現年22歲的黃小姐,2014年於新西蘭讀書期間察覺身體有異,「初時出現喉嚨痛及感冒症狀,後來發現腳部無故出現多個瘀痕及生眼瘡。」她返港求醫後證實患有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
她曾接受化療不果,經轉介參與上述港大臨床試驗,3周後成功抑制癌細胞,後有家人願意捐出骨髓進行移植,目前已經康復。
對比傳統化療,黃小姐形容聯合治療「比較舒服」,不會出現化療般作嘔及無胃口等副作用。她早於患病前已立志成為護士,預計明年返回新西蘭繼續學業,向理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