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工程動力」冀下任特首息政爭

2016-11-09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工程界30名來自基建、環保、航空工程等21個行業的專業工程師,組成「工程動力(EP30)」參選團,報名參選今屆選舉委員會。他們指出,擁有40萬名從業員的工程界是社會發展龍頭行業,直接影響本港經濟、民生與生活環境改善,希望下任特首能有效與各界溝通、凝聚共識,令各項基建項目不會再被無休止的拉布與司法覆核一再阻延,影響廣大市民的福祉。

昨日上午11時許,「工程動力」30名參選工程師齊齊在政府總部前高呼「工程動力、創建未來!」的參選口號,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到場支持。參選團4名發言人包括何鍾泰、梁廣灝和兩名年輕工程師:油尖旺區議員鄧銘心及信豐工程董事陳智敏。

他們表示,工程界的利益與社會各界的利益一致,均希望經濟發展、提升民生及改善居住環境,希望社會不再執迷政治爭拗,恢復和諧,回到聚焦發展的正常形態。

他們指出,過去幾年由於立法會拉布「大塞車」,令多個大型基建項目一再拖延,不僅工程界慘遭無妄之災,香港整體發展和市民切身利益同告受損。

因此,他們期待選出能中止社會撕裂,消除政爭的新行政長官。

何鍾泰盼中止社會撕裂

何鍾泰表示,選擇特首時要考察各候選人的政綱、班底及是否真的具備與各界有效溝通的能力,「如果新特首的政綱能符合工程界的期望,切實可行,他的團隊由各界有代表性的精英組成,最重要的是具備凝聚各界共識的能力,我們就會支持。」

他指出,各候選人過往表現固然是個重要參考因素,但過往表現往往受到各種條件掣肘,未必代表候選人的真實能力,工程界選委們會綜合衡量各項因素,力求選出一個能中止亂局的新行政長官。

梁廣灝表示,基建工程是本港發展的動力之源,佔據本港就業市場很大份額。他指出,基建不僅指房屋供應與大型基建,還包括老化建築物的重建或翻新、城市基建維護和改進、交通及配套設施等等,「政爭令這些基本工程都大受影響,直接損害市民生活質素。基建受阻,連鎖反應下對就業、經濟發展、城市環境、投資信心等均產生負面影響,不容再拖。」

鄧銘心表示,基建帶動各行各業,為年輕人提供很多機遇,希望新特首致力落實基建項目之餘,亦能與年輕人有效溝通,了解年輕人的需求,促進社會各諧。

陳智敏表示,基建是香港的實體經濟,提升內需強化經濟實力,緩解房屋供應等深層矛盾,能由根源促使社會變得更和諧與理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