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蔣麗芸倡博物館展慰安婦史

2016-11-17
■蔣麗芸和葛珮帆與劉江華會面,促請考慮在香港的博物館內設置慰安婦歷史展區。■蔣麗芸和葛珮帆與劉江華會面,促請考慮在香港的博物館內設置慰安婦歷史展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青症雙邪」游蕙禎及梁頌恆在議員就職宣誓儀式上公然使用辱華字眼「支那」,激起大部分港人憤怒,更勾起二戰被日軍殘害倖存者的傷痛。民建聯立法議員蔣麗芸昨日在立法會上要求特區政府考慮在香港的博物館內設置慰安婦歷史展區。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回覆指,當有充分研究成果和足夠可展示文物,當局會考慮在博物館內陳列香港慰安婦歷史。

蔣麗芸前日聯同另一民建聯議員葛珮帆就慰安婦事宜與劉江華會面,昨日立法會全體會議上提出質詢。她指出,二戰期間,日軍強徵包括香港在內多個國家及地區約共二十萬至三十萬名婦女當慰安婦供日軍淫辱,香港約四千名婦女被強徵在港或海南島當慰安婦。

她續說,今年是香港淪陷75周年,有市民認為特區政府應致力向下一代傳承慰安婦歷史。目前,內地、台灣、韓國等地已設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當局應考慮在香港歷史博物館或香港海防博物館內設置慰安婦歷史展區,以及參考內地、韓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在公共地方豎立慰安婦銅像做法,以及把慰安婦歷史納入中學中國歷史科課程。

劉江華:若研究足文物夠會考慮

劉江華在書面回覆指,目前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海防博物館常設展覽長期展示日軍侵港和日佔時期歷史,不時舉辦與日軍侵港和日佔時期有關的專題展覽,讓公眾對抗戰歷史有更深入了解。香港歷史博物館持續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香港抗戰專題研究。

他續說,目前日佔時期香港慰安婦歷史研究和文物資料較缺乏,尚待香港歷史專家和學者進行整理及研究。當有充分研究成果和足夠可展示文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考慮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海防博物館展覽內陳列香港慰安婦歷史。在香港豎立慰安婦紀念雕塑涉及多項因素,包括文化及歷史意義、是否有適合展示場地等。當局暫未有計劃豎立慰安婦紀念雕塑。

劉江華指,中國歷史科初中及高中課程設有涉及抗日戰爭課題,歷史科亦會教授20世紀中國對抗日本侵略內容。這些課題涵蓋日本侵略暴行,如南京大屠殺,亦有提及日軍對婦女的傷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