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淑梅足跡:胡振秋的自多樂趣

2016-11-22
■第一代滾筒式留聲機 。作者提供■第一代滾筒式留聲機 。作者提供

車淑梅

旅居溫哥華的隱世收藏家、鑑賞家胡振秋(Sam Wu)先生,移民加國之前,家族一直從事售賣藥材生意,中三輟學後到店裡幫忙,笑言自己開始坐「玻璃監」,舖內四處都是玻璃,凡下雨天都忙着用報紙去抹乾淨玻璃飾櫃、玻璃樽等......直至那年他在旁邊的回收店,看見一塊以「錫」凝聚而成,約四五磅重的物體,那是一位女工在電子工廠做焊接工作時,長年累月「點」成的,看起來十足一件藝術品,他喜歡極了,以二十元買下來,也成為他的第一件收藏品,及後也跟着他移民去了。

Sam哥很謙厚,常言並非什麼收藏家,只是收集家,「我不是富有商人,能夠買心頭好的零用錢不多,但我的戰線極長,例如黑膠唱片、愛迪生發明的第一代滾筒式留聲機、天文台船鐘、陀錶、地毯、書法畫作、陶器瓷器等,凡在我射程之內的,我都不會錯過。有高人教路,用十件的資金集中買一件更為保值,但,要我放棄買其餘九件的樂趣,不划算啊!」

Sam哥數不清有多少件收藏,卻很清楚擁有十隻天文台船鐘。話說當年遠洋輪船航行沒有衛星導航和電子裝置,只能靠英國專家設計的船鐘報時,它能抵擋海上巨大風浪的搖動,分秒不差。每艘船兩隻,一隻正常使用,另一隻用皮箱木盒收起來,由大庫保管着以作不時之需。當輪船退役,船鐘必成收藏家爭奪競投的珍品,現在存世的船鐘只有八千隻左右,非常罕有!

在芸芸收藏中,Sam哥的摯愛要算是擺放在大廳中、那件大型素胎石灣陶器、足三呎高的牛,「那是美術學院譚暢老師一九八四年的作品,雖不具象,但,曾在北京展覽過,搬運中底座損了少許,大巧不工,極具收藏價值。一九九六年譚老師已將牛送給愛女,當時女兒計劃為父親出一本素描專集,正為籌組資金煩惱。那是緣分,我以十一萬元收購了這件無價寶,它的藝術價值應該放在國家博物館裡。我愛牛,正如前人所云,中國以農立國,是國獸,牛坐着如一座山,站着如漢子!」結果譚暢老師的素描集順利出版,牛也依足程序出口運到加拿大了,皆大歡喜!

實在Sam哥心繫家國,他熱愛中國文化,特別對弘一大師推崇備至。話說李叔同先生出生大富之家,出家前異性朋友不少,文采風流,曾到日本留學反串演出舞台劇,四十歲愛上了斷食,也開始鑽研佛學,在一九一八年欣然削髮為僧......弘一大師在藝術、書法、音樂、宗教各方面都卓有成就,更是滿懷慈悲之心。「大師一九四二年圓寂,寫下『悲欣交集』四字,更囑咐徒弟,將四杯水放在安放肉身的床腳之下,以免螞蟻爬入其身體取吃,日後火化會無辜被燒死。其實大師平日坐座椅之前都會搖晃一下,以免坐死木蝨。」

走進Sam的三層豪宅,滿目珍品,羨煞旁人,「大富人家的兒女是公子王子,我的收藏是乞丐的骨肉,乞兒仔也是我的命根。我不會要求他日兩個兒子怎樣處理這些藏品,不過肯定的,他們送到什麼地方都好,一定不會有人投訴他們亂拋垃圾!」

我喜歡胡振秋先生,他那份對精密機械的崇敬、對中國文學的尊重、對藝術作品的博愛,難怪楊善深老師送他墨寶「自多樂趣」,這正正是Sam哥的寫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