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數據生活 > 正文

界面互不支援 港電子錢包難普及

2016-11-28
■O! ePay可為八達通卡增值。 網上圖片■O! ePay可為八達通卡增值。 網上圖片

香港的電子錢包市場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進入「七國」爭雄的局面,市面上分別有O! ePay、Tap & Go拍住賞、TNG錢包、Apple Pay、Android Pay、WeChat Pay,以及支付寶錢包。這些電子錢包的功能各有不同,運用上亦各有限制,似乎暫時還沒有一個電子錢包能統領香港市場,成功整合八達通、現金及信用卡。

八達通實體卡在香港成功的原因是普及程度高,它能應用於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以至零售、學校、醫院及辦公室等,增值方法亦由港鐵站擴展至商店付款處等。同樣若電子錢包的合作商戶、網站、銀行等愈來愈多,功能愈來愈多,用戶亦會相對提升。

WeChat Pay及支付寶分別是內地互聯網「龍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產品,經常來往內地人士就知道,有了WeChat Pay和支付寶,幾乎可以不帶現金和信用卡,就可走遍內地城市,甚至不出門亦可以買東西。除了部分鄉郊地區,在內地實體店購物、上網購物、吃飯、訂酒店、電話卡充值,甚至去街市買蔬菜水果亦可以用其付錢。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在內地發展了逾十年,才成功慢慢普及,同時帶動了支付寶的廣泛應用。及至2011年微信的出現,到後來每個人皆有一個微信賬戶,就像香港每個人皆有八達通一樣,人們對兩個平台的依賴,令其發展更多功能的成本大大降低,並愈發普及至更多地方。

市民需求小 難再進一步

反觀香港,暫時還沒有一個電子錢包的平台能深入市民生活的各個範疇。有人說,香港發展不了另一個支付寶不是因為技術支援不了,而是沒有太大的需求,因為幾乎每個人起碼有一張八達通卡和信用卡,且香港生活方便程度高。另外,目前各電子支付公司,包括銀行,全部各自為政,採用的技術不盡相同,界面更是互不支援,要互相轉賬難過登天。用戶不可能申請13個電子錢包戶口。政府方面也沒有為業界訂下通用的技術標準,令到香港電子錢包的發展及普及不如人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