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屯堡面具節 搭中外文化橋

2016-12-0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亞明 安順報道

前不久,貴州省安順市屯堡古鎮的面具節圓滿落下帷幕。安順的「地戲」被稱作「中國戲劇活化石」,表演者戴面具出場,動作粗獷奔放,題材多圍繞忠臣良將的征戰故事展開。本次活動以「千姿百態演面具,大明遺風話屯堡」為主題,由演出隊伍通過現代嘉年華的形式,在屯堡村寨街頭巷尾進行表演,打造全新的國際化文化旅遊體驗,透過「地戲」面具文化,呈現出600年前的明朝遺風民俗。

本屆面具節邀請了以法國為主的歐洲藝術家,與國內的面具文化專家一起推出了眾多節目,如法國作品《白鸛與雛鳥》、川劇《變臉》、意大利作品《回歸》等,均受到了戲劇愛好者以及遊客的廣泛關注和喜愛,提升了屯堡文化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法藝術家汲取創作靈感

國際知名面具戲劇藝術家、來自法國的貝爾特朗德薩那(Bertrand Dessane),擔綱了這次安順屯堡面具節開幕式演出、大狂歡的總導演。他自稱「老貝」,並表示自己非常喜愛中國、中國人和中文。據他回憶,「我第一次來貴州,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時我曾是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的老師,在這裡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

老貝一行的工作過程鮮為人知,大家只知道他們提前入住了屯堡各個村寨,從與村民的交流、交往中,汲取創作靈感。此次活動中,包括老貝在內的藝術家們還在面具節集中展示的期間,帶領遊客參與製作了各類創意面具,體驗面具雕刻。此外,活動還以「真情假面,嗨回明朝」為主題,舉行各國假面舞會,讓遊客和觀眾一起狂歡。

放鬆心情 展現自我

老貝說,面具代表了每一個村莊、國家、文化都共同含有的歷史元素。假面舞會流傳至今,主要的作用是讓人暫時忘記自己現實的身份,或者相應的工作,以便放鬆心情,真情地展示自己。他亦表示,非常希望在中歐文化之間打造一座「文化橋」,以便使雙方的交流更加緊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