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滬股通錦囊】權重股料成季末炒作重心

2016-12-05

宋清輝

近兩個月來,A股的行情就是賺指數不賺錢,大盤股、權重股、藍籌股的強勢帶動了上證指數強勢上漲,中小板的表現則顯得極為弱勢,創業板看起來更是進入了一次深度調整。從全球範圍來看,A股同期的漲幅又再次居於前列,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牛市的形象,但從當前的行情來看,A股依然沒有太多的牛市基礎。

A股市場回調不夠充分

自2016年伊始的熔斷制度對A股形成的兩次衝擊以後,各指數都跌破了2015年創下的低點,絕大部分股票都在較低的位置徘徊了一段時間。雖然說市場近期的表現和長時間的低迷、沉澱、調整相關,但若將股市調整所用的時間放在整個A股歷史來看,這段時間的調整實際上還不夠充分。實際上,自A股2016年年初探底之後已經出現過了數次反彈,但基本上都是上證指數接觸到3,000點時便出現回調,這也多次說明了市場的回調不夠充分。如果從市場成交情況來看,行情依然有荈V出現成交量縮量、股價越會在後期走高的規律,例如滬市在2016年5月份一度出現了成交量低迷,市場後期開始逐漸上漲;在2016年國慶節之前,滬市成交量降至了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股市隨後開始了至今一連串的上漲。這也可以說明,前期成交量越是低迷意味茠悒囿熄V是在積蓄更多的能量,但經過一定的釋放之後,這些動力也會慢慢被消耗,如果後期沒有利好推動、支撐,後期壓力將不斷增大。此時,可能有讀者會問,權重股上演王者歸來,到底還該不該追?

不宜過分追逐權重股

的確,權重股近期的表現暫時脫離了此前與外盤跟跌不跟漲的魔咒,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出有一股維穩的力量對股市起到了支撐作用。但是,當然從中國整體經濟來看,尚無法判斷當前股市是否已經擠去了泡沫,更加無法判斷市場是真實走暖還是暫時的反彈,而且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清,各種不確定因素以及各種魔咒還是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巨大困擾,例如招商證券策略會。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本欄逢周一刊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